低下頭(1995) -- 星雲日記38 星雲法師著
彩色世界 1995/12/16∼1995/12/31
■十二月 十六日 星期六
由天下文化公司主辦,《民生報》、《普門》雜誌社協辦的「傳燈百萬徵文比賽」頒獎典禮,今天下午二時,在臺北道場社教館舉行。
天下文化公司社長高希均教授,在典禮中表示︰「因《傳燈》的出版,讓更多的人了解佛光山,了解星雲大師對海外華人的貢獻。創造了臺灣四十年來,出版十一個 月,銷售二十七萬冊的紀錄,這本書的暢銷也反應了臺灣民眾逐漸從忙亂的物質追求進入到回歸本心的尋覓,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燈》的讀者群,可以發現早已由佛 教信眾核心輻射到社會各層面。除了作者符小姐的文字吸引人外,傳主星雲大師給人的啟示和感受,最為動人。
看完《傳燈》,除了被大師的愛心感動外,個人最大心得是學習大師的創意、改革、大格局,如果能學到其中一點,就會受用無窮。我在海外講學,身邊除護照外, 數本《傳燈》便是最佳禮物。一本書若是傳閱三至五人,就有百萬人知道大師為臺灣、為社會、為世界的貢獻,能出版一本叫好又叫座的書,是值得努力的目標。」
我致辭時對參賽的女士先生們表示感謝,並且說道︰「除《普門》雜誌社外,也感謝天下文化公司及民生報,舉辦這次徵文比賽。佛光山的弟子,不喜外人寫我的傳 記,因為不放心,怕外人不了解我,寫不出我的精神?我與高希均教授相交甚篤,知道他對出版事業的認真與負責,所以願意讓天下來執筆。作者符芝瑛小姐也因寫 《傳燈》,與佛門結下
因緣,後來在美國西來寺皈依。
各位在看《傳燈》時,書中的我看起來比較年輕,今天面對面看到真面目,反會覺得只不過是一個老和尚而已。過去有人批評我是政治和尚,後因看了《傳燈》而改 變印象,不少的電話、信件回響都讚揚我很『宗教』。很感謝符芝瑛小姐的文章感動大家,更感謝各位參賽者的生花妙筆,但願此緣能結得更多更廣。」
《天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女士表示︰「感謝大師將《傳燈》的版稅捐出來,贊助這個徵文活動。這次共有來自海外、大陸、臺灣各地六百三十三件文稿應徵,經過 初審、複審、決審,產生一百零三位得獎者,這當中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有,像剪票員、清潔工、臺南女子監獄受刑犯,甚至有不識字的老奶奶,以口述方式,由孫子 筆錄而成。來自大陸江閱忠先生的〈人生不退票〉,描述他被大師一生承諾的事永不退票的精神,深受感動,這必須具有恆心、耐心、愛心才能做到;這已成為他人 生向上的目標。《傳燈》帶給大家的感動與意義,是非常具體的。」
《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女士表示︰「今天參加此典禮,感動自然不在話下,雖然我很少出入佛寺,但記得小時候遠足最想去的還是到深山寺廟禮佛、許願。在中央 黨部十三全大會上,我第一次看到大師,就發覺大師一直以入世的心來關懷我們整個社會,不像有些從政者,名為政治家但卻只是政客。唯有大師是全心無私的奉獻 給社會,關懷大眾。《民生報》也是本著這樣的理念在做事。看了《傳燈》並以此精神運用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相信會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傳燈》作者符芝瑛小姐則說︰「感謝來參加徵文比賽的各位朋友,過去半年來,參與評審工作,一個字一個字的品味欣賞大家的文章,都讓我很感動。感動是最美 的世界,在西來寺我心甘情願的皈依,是我感動中的行動,而各位的感動則是寫心得。這兩年來,我最大收穫是從大師身上學到很多在工作上、生活上、處事上的觀 念,並將它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傳燈》的銷售量,代表著有多少人看過這一本書,願大師的精神因《傳燈》而傳播給每個有緣人。」
此次「傳燈徵文比賽」應徵作品共有六百三十三件,得獎者分別是︰星雲大師榮譽獎郭寶鶯、高中組首獎張婷婷、大專組首獎鄭志敏、社會組首獎江閱忠等一百零三名。
下午三時三十分,在臺北道場如來殿,為一千四百多名信眾,主持皈依典禮。
晚上七時三十分,又在國父紀念館、宣講《阿含經》,今晚說的經文是︰
一、得諸法功德︰敘說持戒、布施、真實、恩惠之功德。 二、四勝妙法︰敘說佛為一切天子說財物、善行、名、壽之最勝者。
人的一生中,什麼最重要?不外很好的名聲、很多的財富、很好的德行,並有很好的善友。好名是一件好事,但就怕死好名,不知慚愧就不好了。好名聲是一種榮 譽,有的是實至名歸,有的則是強硬求得,在中國社會被尊稱為「忠臣、孝子、義士」都是好名,而不懂得禮義廉恥,忘卻八德者,不管是偉大還是渺小,皆不可 取。
一個具有慈悲心的人,稱慈悲人;具有智慧者稱聰明人;發心當義工者是服務人。行善有德者,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有好名聲。
有的人錢多用不完會起煩惱,有的人錢少,但夠開支,生活很快樂。一個人要具有多少錢財才足夠?什麼人最富有?不外是知足的人。
知足的人也可以講求發財的方法。如何得到財富?勤勞努力、技術智慧、信用名譽、廣結善緣、布施播種皆可賺取財富。但貪污、借貸、騙取則屬不清淨的財富。
除了名譽、財富外,還要有德行,歷史上流傳不少仁義道德的事蹟,如︰孟嘗君食客三千、伯牙絕琴、管鮑之交、孔明三顧茅廬、周公好禮等。做人處事上,我們有什麼可以流傳給後世?
交朋友應該交有熱忱、不嫉妒、不驕慢、能體諒、肯給人方便、喜與人為善、有知識、有智慧、有慈悲心、有道德的朋友。如何才算善友?要給人鼓勵不洩氣、要啟 發正見不邪知、要給人無畏不恐怖、要給人信心不故弄玄虛;可以給我們助緣,給予有形無形幫助,不破壞、不急功好利、不貪一時名利,可增加我們道德者都是善 友。
人的層次如十指參差不齊,可分為︰上等人,有慈悲有智慧;中等人,有慈悲無智慧;下等人,有智慧無慈悲;劣等人,無慈悲無智慧。僧眾也可以分為︰上等僧, 拳搥打罵、難堪、委屈皆可以承受;中等僧,受不了打罵,只能教誨引導;下等僧,要呵護招呼,受不起一點不如意。
佛如馴馬師,是最好的調御丈夫(教育家),對徒眾教育,上等弟子,一聽就可依教奉行;次等弟子,必須嚴格教訓;三等弟子,則要用棒喝打罵教育;劣等弟子, 則打罵均不在意,佛即以默擯之。為人子弟,如何做好一個上等弟子?必須具有清淨人格、正知正見、樂觀進取、與人為善等品德。
如何求得善財?善財不只是外表有形的金錢,求財要求慈悲財、慚愧財、信仰財、定慧財,外在的財富雖不及人,但要求內在財富,如︰能力不及人,但人格要比一 般人高;錢財不及人,但慈悲要比別人多;什麼都不如人,但信仰、服務、要比一般人熱心,如此才是求取善財之道。
郝柏村資政今晚特到現場聞法,講座圓滿時,請他和信眾講話,郝資政表示︰「自從和大師結緣以來,我就非常佩服大師將佛法以深入淺出方式,帶進社會每一個階 層,這種生活化、人性化、社會化的佛法,對國家、社會、民眾非常有貢獻。尤其大師所到之處,滿座且安靜的氣氛,可以引導人的心境,從每一個觀眾臉上,可以 看出其內心所散發出來的法喜,可見佛法的感化力量不可言喻。
今國家社會所面臨的政治、社會、經濟等問題,都是因人們貪念所引發的現象,如何讓人心滿足才是促使社會國家安定的重點,因為『窮』沒有標準,『滿足』才可以治療社會的病態。
大師將佛法正氣廣為傳播,讓我們國家社會很健康,在互助下,自可以創造出和諧的社會,一個人若能為五十萬人做事,就具有五十萬歲的壽命;能為一千兩百萬人做事,就可以有一千兩百萬歲的壽命。一個人的長壽之道,在於服務觀念,祝福大家都能長命百歲。」
■十二月 十七日 星期日
下午三時,於國父紀念館,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員代表大會,今天蒞臨大會的貴賓有總統府祕書長,也是世界總會副會長吳伯雄,國民黨副祕書長鍾榮吉、內政部長黃昆輝、基隆市長林水木、立法委員潘維剛、佛光會檀教師陳履安及王清峰律師等人。
藉著中華總會的會員大會,大家聚集在一起發表彼此的修行心得。不管世界如何興盛昌明、科技如何進步,人與人間要和諧,必定要彼此尊重、互相包容,有包容心的人,才懂得去尊重別人,何況社會不是一個人的,大家共有共存,才能發揮我們的團結力量。
檀教師陳履安先生在大會中表示,「大師告訴我們要學習包容,他本身不僅做到了包容我們,還把我們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學習佛法,學習什麼叫菩薩道,更時時 刻刻想到,如何將佛光普照到世界各地,大師所示現的大願心、菩提心就是名副其實的大菩薩,我身為大師的弟子,以學生的心態,一定要跟著大師好好學習。」
鍾榮吉副祕書長︰「自從中華總會成立以來,每次會員大會,我都不曾缺席過。佛光會在各縣市社區所做的種種活動,已成為社會上的一股清流,我身為佛光人,與有榮焉。」
王清峰律師︰「我會效法大師的慈悲願力,跟大師一起努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好,民眾生活更快樂,國家更進步。」
這次大會順利通過五項提案。並頒發「優秀團體會員」給四十四個分會,表揚一百零五位優秀會員,新聘五位檀講師,為一百五十五位督導授證,主持一百四十七個分會會長交接。
在臨時動議方面,佛光大學籌備處主任慈惠,就佛光會向來支持的大學案提出報告。從早期的西來大學至今,佛光山已籌辦有四所大學,分別為︰洛杉磯西來大學, 中國大陸弘道大學、宜蘭礁溪佛光大學人文學院、嘉義大林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四所大學都採精緻辦學,為國家社會培植有實力有道德的人才。為建校經費,期 勉各分會一本護持熱忱,以辦活動方式,為大學籌募。這個提案,在大眾鼓掌聲中通過。
大會圓滿前,請總會副會長吳伯雄先生致辭︰「上個月我參加了在澳洲舉行的第四屆國際佛光大會和南半球第一大寺南天寺的佛像開光典禮,看到當地澳籍人士和華 人很融和的打成一片,這都是大師尊重與包容理念所成就的。我願意永遠和大家一起來護持佛光會以及佛光山,將『尊重與包容』的理念散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上級指導長官黃昆輝部長說道︰「大師教化眾生有諸多法門,可助長我們的慈悲心,『包容』對一個社會的和諧很重要,『尊重』可以促進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祥和。 大師悲心無盡的將無數菩提種子,隨著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散播到世界各地。如果因緣具足的話,明年一定會去參加在巴黎舉行的第五屆國際佛光會 世界大會。」
此次的《阿含經》講座,今天是最後一天。四天來,聞法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可見大家都已進入阿含三昧。
今晚的經文內容是––
一、布施的功德︰述說天子問佛,如何布施可得大力。
如何布施才會有大力(力量)?世間上金錢的力量可以買動我們,愛情的力量可以誘惑我們,威武的力量可以打倒我們。佛陀之所以成佛,並不是向外戰鬥,而是跟 自己的煩惱魔障來奮鬥。所以修行人要有力量與煩惱的魔軍作戰。而力量來自信仰、禪定、意志力、慈悲、精進和發願。
在這些力量中,以發願的力量最大。如何學習發願?可以每天發幾個願,如︰我要孝養父母、我要好好教育子女、我要照顧親朋好友、我要如橋樑與人溝通、我要像大樹供人乘涼、我要吃虧將便宜給大家、我要犧牲奉獻服務、我要祈願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有願力者,就可以具有大力。有大力外,還要有好的妙色(容顏)。好看的容顏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但有的人漂亮而沒有氣質,有的人漂亮卻沒有人緣,有的人漂 亮但很俗氣,有的人漂亮卻很幼稚,有的人漂亮但很傲慢。佛門對漂亮的標準是注重內在美,從內在散發出來的慈悲、從容、莊嚴、威儀,就是一種漂亮。
二、供養父母的福報︰佛陀告訴鬱多羅,供養父母的福報。
佛陀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孝子,為父擔棺、為母於忉利天說法,允許姨母大愛道出家。在佛教史上,有名的孝子也很多,如︰目犍連、地藏王、敬脫禪師、道紀禪師 等。述說孝道的經文更是不勝枚舉,如《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六方禮經》、《父母恩重難報經》、《提謂波利經》、《盂蘭盆經》、《心地觀經》、《孝子 經》、《睒子經》等。
佛門戒律雖然很嚴,但允許出家弟子可以孝養父母。
三、功德知多少︰述說波斯匿王設大會,供多犧牲,佛聞之,對眾比丘說設犧牲大會功德少,供養三寶及慈念眾生功德多。
布施的層次,一等施是布施真理、佛法、道場、培養人才;二等施是救急救難,犧牲奉獻;三等施是救苦、救貧、救病;四等施是施而望報,施不甘願。
四、滅瞋︰述說帝釋向釋尊問法,世尊告以滅瞋的故事。
今晚的講座,檀教師陳履安、律師王清峰、立委蕭萬長、潘維剛、丁守中、國立編譯館館長趙麗雲等多人,都在現場聞法,講座圓滿時,特請大家分別和信眾講話。
記得民國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蔣中正先生要出來競選總統時,一再邀請多一些人出來參選,以表公平。一個國家如果有了多組人員出來競選總統,即表示這個國家很自由民主,我們欣見臺灣有這種風氣,應該感到歡喜。
■十二月 十八日 星期一
上午八時,專程南下,巡視佛光大學嘉義校區––南華管理學院。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位於嘉義大林鎮的中坑,距離中正大學只有二十分鐘車程,占地面積約二十六公頃。正在建築中的行政大樓和教學大樓粗坯均已完成,依此工程進度,明年暑假應能如期招生。
傍晚五時,回到佛光山,徒眾多人已在法堂等候,問候聲中,都不捨得我如此忙碌,一再提醒我,行程不要排得那麼密。其實,忙就是修行。
我從小出家,在叢林受教育,當時還是青少年,卻樂於苦行工作,印象中我做了六年行堂、兩年司水、一年半的香燈。在行堂那段日子,每逢冬天洗碗時,手凍裂得連內部紅色的肉都看得到,那時也不懂得要醫療包紮。
暑假每天早出晚歸到山上採無花果,以增加常住收入。寒假,尤其是農曆春節大掃除,單單擦玻璃就要花掉一個月時間,雖很累,但看到寺院每個角落都煥然一新, 也頗有成就感。逢甘旱時,則要到江邊挑水,來回三個小時。整年下來,嚴格的說,讀書的時間很少,因白天都忙於出坡,晚上又沒電,不可能看書,只好在拜佛中 度過。雖如此,我仍慢慢的在佛法中有一番體會。
我小時並不聰明,除司水行堂外,還兼看管圖書館的工作,讓我就近翻閱了不少佛學以外的書刊、雜誌,增加不少世間學知識和資訊。從早到晚,從晚到深夜,直到 累了才上床,那時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忙。及至慢慢長大後,才知道,「忙」是很奇妙的事,在忙中無煩惱、無無明、無比較、無計較,身心會很安住。
三十年來,從佛光山開山之際,每天就幫著推土、運磚搬瓦、籌募經費、設計工程、平時教學課徒、撰稿作文、弘法說教,為信徒佛事忙碌或排難解困,天天都在忙。這種忙,和社會上士農工商的忙不一樣,因為我們志在服務芸芸眾生,以眾生的需要為出發點。
人生只有短短數十年,如果說是一場戲,也要演什麼像什麼,要認清自己角色,不要因自己的不盡責,壞了一場戲的氣氛,所以要讓自己忙起來,從忙中自我激勵,從忙中帶動團體的朝氣,從忙中充實自我。
忙,就是修行。
■十二月 十九日 星期二
上午,出席本月分宗務委員會議。
下午,抽空整理一些尚未回函的信件,徒眾多人,也在旁幫忙,從他們口中,可以得到一些訊息––
心定說︰「我只要看到有錢有地位的重要人物到道場來禮佛,內心就很感動,有云『富貴學道難』,他們這些社會名流,能如此虛心求法,我要如何滿足他們的求法 心願?一些發心到道場來掃地、抹桌子服務的義工,仍經常把五十、一百的功德善款,投入功德箱。對他們這種出錢出力的發心很感動,好想自己也能掏出一點什麼 出來,表示對他們的感恩,這些義工比只有錢財而不懂得發心的人更富貴。」
心定早期在佛光山剛開山不久,和心平兩人,對沙彌愛護備至,每天為沙彌洗衣、補襪,早起晚睡的準備三餐,夜晚還為其巡寮蓋棉被。可是沙彌稍長進了國中、高 中,就一個個溜單了,這對心平、心定的苦心,必定有所影響,對男眾也會灰心失望。但事實上,心定至今,仍很盡心盡力的提拔後學。他的這一番話,實是多年來 的體證,出自肺腑,我聽了也很感動。
永文說︰「身為佛光山弟子,除了享受光彩榮耀,也要經得起考驗,碰到受委屈、挫折時,就像是一個塑膠袋被揉成一團或是一團海綿被壓縮排擠,也要自我調適的恢復原狀。」
一個人進步慢的原因是太自我,不願妥協。一個人要進步,必須自我革命,才會進步,否則依然故我,如何進步?要不時自我提升、奮鬥、擴大。人在苦難時,會有憂患意識,做事首重依法不依人,且成功要懂得方法。
汶萊斯里巴克灣市,有一位胡晶媚小姐,送了一本日記給我,耽誤了三年,日前才託到馬來西亞弘法的心定法師帶回來,非常感謝胡小姐的日記,很想回信,但卻沒有住址。希望信眾以後給我來函時別忘了留下住址或電話,好讓我方便聯絡。
據馬來西亞傳來的消息,一九九五年,馬來西亞暢銷書排行榜中,《傳燈》排名第三名。
有不少佛教信徒,發心到陳履安先生的競選總部當義工,有人曾經接到真華法師打去的電話說︰「我們是不喜歡佛光山的,請陳先生不要老是以佛光山信徒總代表來 發言。」對真華法師的話,不禁起懷疑,難道佛光山不是佛教?是外道?邪教?果真如此,恐怕得要自我深深反省檢討。
常有人說,學佛修道就是要普渡眾生了生脫死,「了生」是讓生者得到安慰,「脫死」是讓亡者得到祝福,要多結人緣,才是佛法。能尊重對方的尊嚴,才是人性最好的布施。
■十二月 二十日 星期三
和禪學堂徒眾進行「師徒時間」––
在禪堂生活最主要的是一個安靜的心,禪堂就如關房,重在探討內在生活,也就是說,禪注重內觀,不是向外求。
在禪堂裡,雖然是獨坐自修,但禪者空無的大願心和菩薩道也就是在這裡建立起來的,靜坐得好,會有百年一日之感;反之,若在禪堂感覺度日如年的話,表示不宜 禪坐。遇到境界時,心要能轉境,如果讓境轉的話,就是功力不夠,此功力非短時間可成就的,至少要一年半載才會有基礎。
佛門有「五年學戒,方能聽教參禪」的規矩,學道要有五年的戒律生活,才能入禪堂禪坐,大家有此福德因緣入禪堂修持,怎可不好好勤心用功?
人的煩惱是念念生滅,念念不斷的,要學會對煩惱有警覺心。散亂心起時,就要定於一境,觀想光明無限或集中於一個念頭,念念不離心,心要與煩惱作戰,道業才會進步,不能戰勝煩惱,如何有成?
有時打一場戰爭要幾十年,我們與煩惱作戰也沒有那麼快,不要怕煩惱妄想,要隨順煩惱。就像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群中隨順環境而不排拒。降服不了煩惱時,最好的方法是隨他去,不去執著。
一個人如果不怕煩惱,不執著煩惱,自然可以安然自在。因此在禪堂裡,不要太過執著,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煩惱有時是自找的,人不可能沒有煩惱,但要警 覺煩惱,建立正念來驅除煩惱妄念,舉心動念中,凡事往好處想,煩惱比較少;心中不要有那些不正常的貪、瞋、癡、嫉妒。
禪是解放的,不要用框框來自我約束,要隨緣放曠,任性逍遙。
禪是活潑的、自由的,有了禪可以讓人安定、自在、輕安、悟道。禪是頂天立地,重視心地功夫,不重在禪坐,故根基與福德因緣很重要。對環境有所不滿,就會不安心,會有妄想,所以要全力以赴,不要懈怠。道是一種體會,而非傳授。
禪重在開悟,不要老想依靠別人來教我們,要自我承擔,自我自修、自學、自參,隨順因緣。
禪的學習重在接受,能如此法界皆在當下,就富貴了。如果與人、事、物有距離,則世界沒有一樣屬於我們,就貧窮了。
學道參禪不要老想要修行成功或開悟,我走過大江南北,海內外雲遊,不曾看過有人標榜他是悟道者,最了不起的還是自許要把出家人做好,能如此則一切成就皆在其中。
修行,如果是念佛,要老實念佛;如果是參禪,重在內求﹗
■十二月 二十一日 星期四
今和叢林學院新出家的一百三十多位同學,舉行「師徒時間」,並就大家的發問作說明––
◎出家後,是否曾想過,要替佛教做些什麼?要為佛教貢獻什麼?在佛光山僧團裡,只有常住,只有大眾,沒有個人。每一個人都是佛光山的主人。個人若無道念發 心,很容易失落,但心存常住宗風理想,則永遠不會失落。在經典中,開頭就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這「一時」的此時此刻,對佛光山每一個人而言, 都是在寫歷史,所以我們要懂得自己在佛光山,每一時一刻是多麼珍貴。
◎常云︰「人在法在,人去法亡」這是一般團體機關的現象,佛光山之所以可敬可愛,在於有制度保障大家,而不是依人而為。佛光山是集體創作,任何事都必須以常住第一、大眾第一為前提,不以個人為重,只要一日在佛光山,就必須與大眾融和在一起。
◎有很多人,在家時都擁有技術性的一技之長,在社會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但一出家,就變得好像一無是處。這是因為佛法是心法,求的是開採內心的寶藏,是一 輩子永遠也無法畢業的。這種隔行如隔山的理念,差別很大。出家後要積極努力的是,向人生煩惱挑戰,不怕困難的找尋自我本來面目,才能出人頭地。
◎在養成階段,要先縮小自己,將來再擴大自己,現在在學院裡如同閉關,行為被「約束」,常常是這不行、那不可的,主要是如同金、玉、鐵器,為了要成型,不 得不在框框裡熬鍊,雖身被拘束,但心是自由的、開放的,可以擁有法界之寬。思想是我們的根,有了根,將來枝葉就能海闊天空自由發展。一個人能承擔多少委 屈,日後就會有多大的成就。
◎在學習過程中,有人教導是福氣,無人教導是本分,凡事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別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人會有煩惱的情緒,皆是因為要求別人而 來。對常住對大眾,要多盡一分心力,並要禁得起名位、恭敬供養等誘惑,才能做好一個出家人。一個優秀的出家人,更要具備有忠心、道德、慈悲、不退轉、學 問、智慧、辯才、表率、信心、榜樣、宗風、忍耐等條件。
我期望新出家的每一位徒眾,都能健全自我,做一個本分、老實修行的出家人。
■十二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五
今天是農曆初一,男女兩序(大覺寺、大慈庵)都在大雄寶殿上殿,在殿外聆聽他們的課誦聲,下殿看大眾威儀的進齋堂過堂,佛門的一日又將開始。如果說養深積厚可以成就一個人的話,期望每個弟子將來都能不負常住栽培,學成之際,都能為佛教所用。
有不少信徒、遊客看到我,都圍過來和我講話,隨緣請大家到東禪客堂喝佛光茶,並就他們的問題––「很想學佛,但沒有時間修行,怎麼辦?」給予說明︰
其實,只要有心,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例如––
◎一分鐘的修行︰家中有佛堂或經過寺院時,一問訊或端正合掌;在佛前上香、獻花、稱念三聲佛號、稱誦四句偈;在佛前供一杯水、獻一份水果;這些都只需一分鐘即可,如果持之以恆,必有功德。
◎兩分鐘的修行︰無論是在掃地、煮飯、洗車、洗衣服,誦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稱念「普賢十大願」;佛前禮佛三拜等,只要兩分鐘。
◎五分鐘的修行︰早晚睡前或起床時,在床上、地板上、椅子上,靜心攝念五分鐘;佛前、沙發上、床上,以十口氣稱念佛號;誦念《八大人覺經》一卷。
◎十分鐘的修行︰《普門品》一卷;《彌陀經》一卷;大悲咒、十小咒。
◎十五分鐘的修行︰《金剛經》一卷;禮佛十二拜(慢慢的拜,不可太快);打坐、觀心。
◎三十分鐘的修行︰用打坐方式靜坐半小時;用念佛方式念佛半小時;用禮佛方式,二十四拜拜半小時;誦《法華經》或《華嚴經》一卷,半小時。
◎一小時的修行︰誦《彌陀經》(或《普門品》)、念佛號、繞佛、回向;誦《金剛經》三卷、五卷隨意,誦「大悲咒」十二遍、二十四遍、三十二遍或一○八遍。
以環境不同,修行方法可分––
◎如在車上或人多場合,持佛號以默念為宜。
◎如在家庭,早晚課誦司法器時,不可打擾到左右鄰居,就算是家中無人,也以小聲為宜。
◎如在佛殿禮佛,除非是住持方丈,否則不可在中間禮拜,要在東西兩單。
◎在樹下、水邊、山頂,可隨意靜坐,不一定要安放佛像,也不一定要禮拜。
◎禮拜場所宜在佛堂、佛殿、佛塔。
以功課類別,修行方法可分––
◎如係自修,或禪、或淨、或密皆可隨喜,但不可執著。
◎早課,可以誦經、持咒、禮拜,但一般早課以誦《普門品》,晚課以誦《阿彌陀經》為普遍。
◎持咒念佛,不分時段地點,稱心隨意皆可修行。
◎禪者喜好參禪,淨者偏向念佛,皆可自由,但不可互相比較計較,自讚毀他。
◎不分宗派三藏十二部經典皆可誦念。
注意事項––
◎凡在家信眾,方便自課,以不打擾別人為重要。
◎在家自課不一定要唱讚誦偈,念誦、默念皆可。
◎在家信眾共修,法器以引磐、木魚即可。
◎修行從一分鐘到一小時,時間不計,完全依自己方便,但每日持之以恆最為重要。
◎如在誦讀經文時,有人敲門、電話鈴響,可用紙張、線香為記,經本暫合,等事情辦完,再來複誦。
◎家中若無佛堂,以上修行除禮拜外,皆可隨喜。
◎也可以將佛像裱框,禮拜時取出,平時收藏於高處或隱密處即可。
◎佛堂可安置於客廳,單身之人,可以方便置於房間高處,或以箱子作為活動佛堂,用時打開,不用時合起。
◎不一定要點燭、油燈,早晚修持,香花一朵、線香一支,淨水一杯即可。
◎有受過五戒、菩薩戒者,在家課誦可隨意著海青縵衣。
■十二月 二十三日 星期六
下午巡視高雄鳳山老人公寓,這是縣政府委託本山負責的養老院,也是全省唯一公辦民營的養老院。在負責人秦惜今小姐的引導下,參觀整棟公寓的規畫和設施,不難看出秦小姐在這一方面的專長和用心。為感謝對我來訪時的歡迎,隨緣和安單在老人公寓近百名住眾講話––
「老人」是智慧的表徵,老人在現代家庭裡,與年輕人有代溝,觀念也不會一樣,老人嫌年輕人沒有禮貌,年輕人嫌老人意見多,彼此不滿,彼此嫌棄,怎會沒有代溝?最好的方法是分開住。
有很多家庭,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時,不知道要孝順,但分開來住,反而懂得孝順。
人年紀大了,要注意健康。「動」是表示健康,所以生活中讓自己忙起來、動起來很重要。平常房間內一些簡單的家務,像掃地、抹桌子、倒茶要自己「動」手去做,不要老是等別人來服務。從動中讓自己活躍起來。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大家有緣住在一起,要互相尊重包容,起居作息中,不應看,不看;不應聽,不聽;才不會起煩惱,快樂不是別人給的,要自己創造。祈祝生活在老人公寓的每一位住眾,都能過著很安適的晚年。
晚七時,於如來殿會議室主持勝鬘書院第二期結業典禮。
勝鬘書院是專為現代有心學佛的職業婦女,提供短期進修佛法的機會,每期四個月,人數以不超過二十名為限。在結業典禮中,勉勵大家––
「這四個月來,不知各位有何所得?是否已認識佛光山?
要了解佛光山的外在建築不難,但要了解佛光山的宗風精神,則要用心去探討。佛光山派下有十多個佛學院、四個大學、九個美術館,集文化、教育、慈善、育幼、養老等佛教事業於一體,是一個有組織、有制度的道場,凡事皆以集體創作、以大眾為依歸的人間佛教道場。
佛光山的歷史雖不長,但也有『三十而立』之年,在制度保障下,是一個非常公平公正的教團。俗云,十根手指各有長短,再好的良田也會有雜草,娑婆世界不可能 十全十美,但小蝦小魚的混雜無損於大海的清淨,故個案行為或一時得失,並不能代表大眾,所以任何事情,要深究內在不要只看外表。有偈語說︰『千錘百鍊出深 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在未來事業上、為人處事上,要知道如何為自己、為佛教留下歷史。
今天的結業,並不表示對佛學的結業,人生是一波接一波的,尤其是在道業上,要不懈怠的時時自我提升。」
在結業典禮上,來自日本東京的佛光會督導西原佑一先生,致辭時說道︰「早在東京就耳聞有勝鬘書院的成立,今天有很巧的因緣參與此結業典禮。勝鬘書院的遊學 課程規畫有別於一般的佛學院,此學制充滿了國際觀,可以一面參訪,一面學習到佛法,實在方便不少有心研究佛學的人。希望大家能融入佛光山的大海裡,對日後 修持必能有所助益。」
目前在博士班進修的依空法師,以觀禮者身分,勉勵大家︰「結業是一個學習的階段,佛光山為了度眾,創造了很多得度因緣,『應以勝鬘身得度者,即現勝鬘身而為說法』,要了解佛光山,四個月只能知道膚淺的皮毛。
大師讓佛教走上制度化、人間化,將佛教帶入國際世界,勝鬘的學習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打開了視野,擴大了心胸,大家跟隨著大師,一起為佛教寫下歷史,進入歷史,成為歷史的一分子。
在佛法的薰習下,今後大家要好口好話、好手好事、好心好意、好筆好文,多做善事,共同來創造佛光山的歷史。」
勝鬘書院院長慈惠法師說道︰「大家有緣分相聚在一起四個月,既結上緣,就要惜緣,雖結業離開,但生活上仍要不忘早晚課誦、打坐、進修,這都是在培植自我的福德因緣。好的因緣要延續,不要讓它散失,希望能隨大家所到之處,而擴及到更遠更廣的地方。
回到社會工作之餘,仍要不懈怠,多參加八關齋戒、短期出家、講習會、護持別分院、參加社團活動、當義工,做個不請之友。能惜緣結緣者,才是有緣人,在好因好緣下做事,必能有好結果。祝福大家。」
■十二月 二十四日 星期日
清晨六時,由佛光山出發,東行往臺東,巡視尚在工程中的臺東日光寺。印象中,曾到過臺東多次,但每次都來去匆忙,一直沒有機會和日光寺的住眾講話,希望今天能有一段師徒時間。
九時抵位於臺東的日光寺時,不少的信徒與佛光會員們,都在現場,很熱心地陪我巡視工程,直到我要離開臺東時,還是沒有時間和住眾講話,不過想到日光寺還在建築中,有這麼多信徒、會員關心、護持,也頗感安慰。
下午三時,抵壽豐精舍。滿泉等人到信眾家做佛事,精舍只留下兩位小姐看守,看到我來,忙著去張羅茶水,讓我享受到沒有人「理睬」的輕鬆感。記得幾年前,我 到韓國參加九龍寺的落成法會,餘暇便乘公共汽車瀏覽市容,沒有人招呼、沒有人認識、沒有人拍照的輕鬆感,實在是稀有難得的一次經驗。
有幾位信徒到精舍來禮佛,我充當知客招呼他們,也回答他們的一些問題––
◎如果給子女太好的物質享受,他們在安逸的環境下,就不會懂得努力奮發,而養成懈怠不上進的惰性,當然就不會想到去創業努力。
◎人做事不要太絕,路要走得寬、廣、遠很重要,尤其是人情,要留個空間,日後總是會相見的。
◎注重對方尊嚴是最好的布施,維護對方尊嚴,可以有挽回的機會。在愛中更要彼此尊重。
■十二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一
上午十時,為前花蓮縣長吳國棟先生的尊翁吳永河老先生,主持告別儀式。
十一時,驅車往臺北,行經蘇花公路,沿途東海岸的景色很漂亮,本計畫經過太魯閣時下車小憩,巧的是今天是假期(行憲紀念日),往太魯閣方向的車道均塞車,只好直行北上。
下午二時,於雷音寺用午餐。在佛光山的信徒中,以雷音寺的信徒歷史最久,有很多都已是祖母級的歲數,但定期到雷音寺來參加共修的次數卻不曾減少,對他們這種信仰的精進力,我很感動。反觀現在時下一般青年學僧,對道業的放逸、懶散實該感到慚愧。
勉雷音寺的住眾要––
◎對信眾布施的善財,要珍惜不要輕易花費。
◎一個人進步慢的原因是因為太自我,不願妥協,人要自我革命才會進步,否則依然故我。
◎做事要想到整體,不要發展個人,精神上、理念上如果不同的話,如何做事?如何集體創作?
◎世界上有感恩心的人最富貴,不懂感恩的人最貧窮。
◎有病時,勇敢面對不要害怕,很多事情不是怕就可以解決,面對可怕的環境,只要有正念,就不會害怕。能將外在可怕的環境與自己調和,就可觀自在。
◎佛祖就是信徒,佛與信徒是一體的,要以拜佛的心境來對待信徒。
■十二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二
為慶祝佛光山三十周年,日前在宗務委員會議上決議,要以電影的手法,拍攝一部「佛光山」紀錄片,由永文負責籌畫。永文今邀約將負責拍攝「佛光山」影片的導演王童先生、副導演李金泉先生,到臺北道場來見面。
王童導演現任中央電影製片廠副廠長,曾導演過影片「無言的山丘」而榮獲金馬獎;李金泉先生有二十年副導演經驗,是一位持長齋的佛教徒。
我從小就有「佛教電影化」的理想,因為一場電影,可以有百萬人收看的效果,如果用在佛教裡,其弘法度眾的功能更大。佛光山因我而開山,而我的性格有以下幾種特性––
1.從「無」中成功。世間看人是從形象上看的,而我是一切以「無」為出發點,此「無」也是我的理財觀念。
2.有些人批評我是「政治和尚」,我一點都不政治,但我有政治的理念,有出世的性格(什麼都不要也不占有)。
3.沒有祕密、沒有私人信函、沒有鎖匙、沒有一分鐘不讓人不知道我在哪裡,坦蕩蕩的在陽光下沒有隱私。
4.對弘法事業不消極,對佛教雄心萬丈,但要實至名歸,不會去強爭硬取。
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以教育培養人才,不重視表現某一個人,是屬集體創作。
電影是以技術與藝術為主,希望這部「佛光山」能將佛光山的精神和內涵、莊嚴和修持、弘法與度眾,透過攝影機讓廣大信眾了解,也為三十年來的佛光山作一紀錄。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新店禪淨中心,此場地是由本山功德主蔡辰光夫婦提供的,為的是方便新店地區的信眾,讓他們有一個共修的場所。
今天來共修的信眾約有兩百多人,為大家開示佛教徒在生活中應有的舉止––
1.以合掌來與人結緣。 2.以諦聽來淨化人心。 3.以善語來結好人緣。 4.以瞻仰來修真善美。
■十二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三
「義工」是道場內最為發心的菩薩行者,不管是金剛護法還是婦女法座,都比寺院住眾更用心護持道場。對於義工們的工作,我希望他們從事物性的幫忙,逐漸發展 到法務的參與。不僅只是在電梯門口,向來往的信眾點頭招呼而已,更能坐下來代表常住,陪來訪客人參觀或談話,讓每一個來訪的人,都有所得的把法喜帶回去。
為提升義工們的素質,建議臺北道場成立「義工委員會」,舉辦義工職前訓練,安排課程、講習會(如︰如何相夫教子?)、進而輔導義工取得檀講師資格,才不辜負義工們對道場的這份發心。
和臺北道場住眾舉行「師徒時間」時談到一些問題––
◎我不喜歡政治,卻需要佛法、需要佛教。如何讓佛教在世間生存發展,身為佛教徒,要盡一己心力。
◎佛教徒要多方學習。生存在世間,並非只有金錢名利,佛教徒代表良心、道德、清流,要對歷史交代。
◎做事不能憑自己的情緒,而要就事論事,就事情的癥結去了解,不可光是排斥,唯有用同事攝,才能攝受別人。
◎凡事抱著我肯、我願意、我要發心,就可以成功,因為佛祖不會誤人。
◎改變自己要有力量,更要有智慧,否則不會脫胎換骨,要懂得將自己推銷出去,樂於做「不請之友」,到處去培養人緣,讓人了解。
◎榮譽是在一生中點點滴滴成就的。
■十二月 二十八日 星期四
和在佛光會服務的徒眾談到佛光會是國際佛教的推動者,負有將佛教深入社會大眾的使命。佛教具有積極的特性,也重視物質生活,如––
衣︰講究僧服式樣、莊嚴,並有五衣、七衣、九衣之分。 食︰使用應量器,可依個人食量大小揀擇,很合乎衛生。 住︰不管是齋堂、禮堂、佛殿,都很講究通風採光。 行︰在交通不便時,除走路、行腳、雲遊外,很重視朝山。
佛教除重視物質生活外,更重視精神生活––
1.關於體育方面︰有跑香、朝山、雲遊、巡寮、羅漢操、僧舞、拳道。 2.關於音樂方面:有梵唄、法器、合唱、國樂、偈頌、佛曲。 3.關於書藝方面:有抄經、書法、繪畫、雕塑、圍棋、刻經。 4.關於花藝、茶道方面︰有插花、種花、供花、茶道、普茶、施茶。 5.關於勞動方面:有出坡、農耕、工程、菜圃、烹飪、苦行。 6.關於修持方面:有訪友、論道、念佛、禪悅、法喜、誦經。
如此豐富的精神領域,學佛真是實才實學。
■十二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五
臺視「星雲說喻」節目,近半年來播出的內容取材遠自佛陀時代,近至發生在我們生活四周的小故事,不少信眾及觀眾,收看後都紛紛表示,「星雲說喻」的節目很有人情味,看了不僅有親切感,且能引起共鳴。
雖然每次錄影,在強烈燈光下,一天下來,皮膚都會有被「烤」焦的感覺,但有了信眾的回響,再辛苦也值得。今天繼續為「星雲說喻」節目錄影,內容主要在說明––
◎對幼兒的教育,要培養其施捨的觀念,不要老是貪圖便宜,就像每逢聖誕節,總是等待聖誕老人送禮物來,兒童也要知道如何回饋聖誕老人。從幼小時,就培養樂於施捨給人的習慣,將來長大後,做人處事才會更加順利有人緣。
◎雖是鳥獸,但只要有愛心,一樣可以溝通,不管是人還是動物,愛牠、護牠,對方就不會怕你。
◎人不是天天接受別人的給予就會滿足、快樂,有時布施給別人,從中也會得到快樂。
◎我平時教育徒眾沒有一定成規,完全依照徒眾根器,給予適性引導。現在的年輕人,很介意也很不喜歡被壓制,所以要有一些方便法門,讓青年們感覺體貼而且被 了解,就不會胡思亂想。年長者要有童心,體諒年輕人,年輕人要有恭敬心尊重長上,彼此的愛心要互動,才能融洽。
◎我的一生,常受到很多人的護持和幫助,這都是我平時在不經意間常給人關懷與歡喜所結的善因善果。所以我常提醒徒眾,平時要多服務別人、給人方便,培植好因緣,做事才會順利。
◎對兒童教育要適才施教,有些孩子智慧開得慢,為人師長要有耐心、愛心的循循誘導。孔子之所以被譽為至聖先師,其「有教無類」的包容心胸,值得從事教育者效法。
◎要在別人心目中,禁得起考驗,必須有佛法、有歷史、有識見,並且讓大家都了解、接受。
◎每一個人做事都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別人,這是自私的毛病。要時時將大眾放在眼中、心中,世界是大家的,彼此都是有血緣關係的同胞,故要建立同體共生的觀念,才能促進社會祥和。
◎現代的人喜歡放生,以表示慈悲,但放生後的後續工作,如︰如何餵食?如何助其有生存能力?都要考慮在內,否則讓那些沒有能力覓食的鳥類自生自滅,是放死,不叫放生。
◎我們生活在一個彩色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有責任,為自己生活的空間增加一點色彩,除衣著的亮麗外,開朗的笑容、親和的舉止、群我的和諧、融洽的工作氣氛,都可以替世間增加色彩。
◎不管世界多大、人有多少,只要有心,奉獻自己心力,必定會有很多好因緣,來成就我們做事順利。
◎一個人的成就,其背後必定有很多幕後英雄,上下彼此有共尊共榮的理念,才能交出一份有代表性的工作成績。
◎仗佛光明,很多社會上的善心人士及信徒,都會發心到佛門來當義工,對這些來服務的義工,我們要先為其招呼三餐、打點茶水點心,準備工作必須的工具,如︰ 水桶、掃把、紙、筆、文具,要在彼此互敬、互愛、互助下共事,沒有誰應該為誰工作,要回饋發心的義工,必須先做義工的義工。
■十二月 三十日 星期六
專為佛光會檀講師編輯的教材《佛教》,至今已先後出版了「教理」、「經典」、「佛陀」、「藝文」及「人間佛教」等五冊,另「弟子」、「教史」、「教用」、「宗派」、「儀制」也正陸續排版中。今天負責編輯的徒眾,將已定稿的「教用」,請我過目。
「教用」的內容,主要是介紹佛教與社會大眾生活的關連、用途。也是一系列與佛教相關的知識,像––
◎佛教與武道︰武道來自印度,但沒有傳承,由達摩帶到中國,啟發了民間的健身運動及自衛所需(如禪杖,有自衛的意味),因此在中國有其地位。
◎佛教與哲學︰佛教本來就是哲學,對人生行為的看法,統攝諸家,尤其對人、對物、對事、對心,對現象界的起滅,均有其特殊看法。
◎佛教與修行︰大乘八宗的淨土宗、禪宗、密宗、律宗重在修行的實踐;華嚴宗、唯識宗、天臺宗、三論宗重在義理慧解。佛光山所提倡的佛光淨土,就是融和一切淨土,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修行,是一種注重生活的修行。
◎佛教與文學︰佛學的詩、經、偈語,擴大了中國文學內容,豐富了詞彙的意境,像《西遊記》、《紅樓夢》、《老殘遊記》都是受佛教影響的文學;《華嚴經》、《大寶積經》更是如同《儒林外史》式的小說,佛經的文學蘊涵信仰,能引起共鳴。
◎佛教與參訪事業︰旅遊業的祖師是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佛門中的雲水寮,巡視、朝山乃至於施燈、施茶,都是方便旅行者的設施。像印度八大聖地都有「比拉公房」(比拉是人名);斯里蘭卡、日本、印度等的中華佛寺,皆是為朝聖者方便而設的。
◎佛教與法律︰犯刑法非告訴乃論罪,可以提起公訴,像殺生、傷害、過失、侵占、貪污等犯五戒行為者,皆屬刑法。法律的三審就如佛門的三番羯摩。
在法律上,人犯罪只要有悔意,就可以看情形予以酌刑;佛門認為罪業只要誠心發露懺悔,便可以獲得清淨,很符合更生保護法。在法律上犯意不一定有罪,犯刑才 會有罪,在佛門則只要有了犯意,就屬犯戒;佛門的戒律很注重人性,世間的法律會有不公平、冤獄、或頂罪等疏漏的地方,但因果則不會有疏漏和僥倖。
◎佛教與管理學︰佛教很重視群我關係,故有六和僧團、共住規約、百丈清規等的設立。佛門管理原則,注重自我約束、自我發心、自我檢討、懺悔。觀世音菩薩是 很高明的管理學專家,善於管理眾生,以救苦救難來領眾;以賜予福德智慧,滿眾生的要求;以三十二應化身和眾生同事攝;以散播慈悲,自利利他為眾生拔苦予 樂。佛光山的管理學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佛教與軍事︰學佛出家就像當兵,與煩惱的大敵(我執、自私、貪、瞋、癡、慢……)作戰。人很孤單,與這麼多軍團作戰,必須有善知識來援助,佛學本身就是軍事學。軍事是有形、看得到的;煩惱是無形的,潛伏在人的心中。
僧團與軍隊一樣,要早起、早課、訓練。軍隊有放假節日的時候,僧團則二六時中,激勵不休,比軍隊更嚴格。佛陀八相成道,降伏魔軍,不能打敗自己的煩惱魔軍者,則不能成道。
◎佛教與經濟︰人生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問題。歐洲各國教堂或博物館如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等,都是金璧輝煌,講究高廣華麗。佛門則提倡淡泊、簡樸,然要有厚實 的經濟力量,才能帶動佛教的興隆。佛門經濟主要來自︰田地房屋、經懺佛事、法會油香、靈塔納骨、募化道糧、山林水果、會員會費、素齋筵席、觀光朝聖、文教 事業、供養奉獻等。佛教經濟的穩定,可以幫助社會生產、開發交通、保護生態、利濟行旅、文化建設、安住軍民、興辦教育、醫療救濟、財務運轉、科技文學等。
其他另有佛教與建築、佛教與科學、佛教與森林、佛教與印刷、佛教與人生等近百項與大眾生活有關的常識,此「教用」對信眾在佛法上的體驗與修持,定有很大的助益。
■十二月 三十一日 星期日
我的生活方式是應大眾需要依行程雲遊,一下子東部、一下子北部。昨天回到佛光山,對幾件事情頗有感觸––
1.上個月有一百三十六名發心出家弟子,目前已有兩人退心,想換回俗裝,深感輔導老師輔導不力,無法開導,建議學院院長要換老師輔導。 2.聞朝山會館廚房典座,最近做菜很草率,不少信徒遊客反應,吃得不可口,這種沒有供養心,又做得心不甘情不願的人,建議館長要換人。 3.聞頭山門守衛,對來山信徒不但不給予方便,甚至有刁難事例,實在違反給人方便的佛光人信條,建議交通組要換人。 4.跑香時,在傳燈樓後面看到兩隻狗被關在狗籠內,脖子上又有鐵鍊扣住,雙重的枷鎖,看了叫人不忍,連這點慈悲心都沒有的人,建議護生者要換人。 5.在開山寮附近有一新闢草坪,鋪的是韓國草,但卻用沙來培植,不僅不易生長,且沙一碰到雨水,就往下沉,甚至流失;風若大一點,沙土就隨風飄揚,這種沒有常識的種草法,建議園藝組要換人。
一切萬物,從有情到無情,皆有其生命與生機,我們都應該保護尊重,尤其現在世界各國均提倡環保,讓大地一切都能重生,可見注重護生觀念,以長養慈悲心,是每一個現代人所要培養的。
今天是一九九五年國曆除夕,為迎接八十五年度(一九九六)的國曆新年,虔誠的信眾,從今天起一連兩天,將分六個梯次,以朝山方式來度過這元旦假期。
晚九時三十分,和第三梯次近四千名的朝山信眾講話,我告訴他們朝山是––
一步步的禮拜,就像是到電信局打電信給佛祖,談話接心。 一步步的禮拜,就像是收訊的收音機,在接收佛菩薩的音訊消息。 一步步的禮拜,方寸間的心藉此昇華如大海虛空,使人格更高超,心量更寬闊。 一步步的禮拜,朝山功德都已存入大家心中的功德簿上。
在一步步的禮拜中,大家從山下拜到山上,從曠野拜到殿堂,從外面拜到裡面,從遠處拜到近處,從黑暗拜到光明。經云「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
今日的朝山,大家念了多少聲佛?禮拜了多少次?在滅罪增福之中,所獲的功德定不唐捐。
祈願大家將此朝山共修中拜出來的和諧氣氛、信心、平安、健康、幸福等都帶回去,並且所求一切皆能如意。
文選出處: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