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眾之道(1995) -- 星雲日記34 星雲法師著
面對現實 1995/4/16∼1995/4/30
■四月 十六日 星期日
因為心平示寂,大家忙了一段日子,這件事讓我感受到「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心平真是做了出家人的典範,唯一覺得遺憾的是,沒想到他走得那麼快,很多人都來不及去探望。
晚上,和全山徒眾座談,分別提到大家對心平的懷念––
慈莊︰「師兄平和尚一生皆依師父的意思理想去做事,可說四十多年來,沒有一次讓師父失望,這一點我就很慚愧,要向師兄學習。師兄在臥病這一段時間,從不曾擔心自己的病況,自從知道師父有心臟冠狀動脈的毛病,就一再掛念師父的身體。
示寂時,我代表常住大眾向他保證,一定會好好照顧師父,請他放心,他才安然而去﹗
平和尚住院時,是我替他辦入院手續的,實在很難過,沒能將師父最愛護的徒弟,佛光山最好的師兄請回來,實在很對不起師父。」
慈容︰「本月初我跟隨師父到菲律賓參加國際佛光會的理事會,出國前還到榮總去探望平和尚,沒想到回來他卻示寂了。
平和尚的個性,一生很怕師父煩惱,能擔當的事,皆承受下來,或許因為如此,所以選在師父出國時安詳的去了。他的個性隨和謙讓,雖然和師父談話不多,但很注 重師父的教誨。在他的遺囑上,可以看到一再強調要樹立佛光山的宗風,要師兄弟聽師父的話,舉止所行所言要有佛光山的風範,可謂是真正做到了『以師志為己 志』。
我了解平和尚一生最掛念的還是師父及佛光山的大眾,追思平和尚,懷念平和尚,對其遺囑大家要遵守,並要做好一個佛光人。」
依淳︰「懷著沉痛的心情追思平和尚,我擔任都監院工作這四年來,受到平和尚的愛護、指導、包容很多,真可說銘感五內。去年家父往生時,平和尚仍專程到竹東鄉下,為我父親主持告別式,這份情誼,讓我俗家親人很感動。
平和尚住院這一段時間,仍不時的打電話回山關心常住人眾、工程等。自從接到莊法師的電話,要我到萬壽堂準備,心裡非常沉痛。有時我因偷懶,對平和尚的教導沒有很盡心,現在想想實在很慚愧。
我想要告訴平和尚的是,我一定會好好用心的將常住的事做好,舉凡常住的一切,我不會懈怠的。」
依空︰「親近平和尚是我在彰化中學教書時,為上課方便,就掛單在福山寺,那時平和尚正在福山寺開山,我每天下課,騎腳踏車回寺時,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平和尚和多位師兄,在山頂上等我回來用飯。雖然師父接引我,但在福山寺這一年,平和尚給我種下深厚善根。
平和尚是一位典型的修道者,道心堅固,沒有男女相,一師一道四十年如一日,以師志為己志,他有和眾領眾、寬和包容等個性,所以師父常說︰是因為平和尚做了宗長,佛光山才平安無事。
這次我奉派到西來寺,師父指示要做一些庭園造景,平和尚馬上就為西來寺設計造景、羅漢像,雖病中仍不忘催促工人趕工,終於在過年前如期完工,讓西來寺在春節期間有一番新氣象,想到平和尚在病中仍為西來寺工程盡心盡力,感到很抱歉。
平和尚個性不喜歡勞動人家,對待師兄弟親如手足,病中還勤練書法,非常灑脫,他以生死大事做因緣,為全佛教留下典範。這一切因緣都是師父給我們的,佛光山弟子應該效法師兄的精神,以佛教第一,常住第一,更要以師父為第一﹗」
慈怡︰「得知平和尚示寂訊息,我才從大阪趕回山。在萬壽堂圓滿廳望著平和尚的慈悲法相、莊嚴的靈堂及大眾祥和念佛聲,不禁想起三十多年來,平和尚在我心中 一直是一個慈悲的長兄。去年平和尚到大阪巡視時,我們剛好洽購一塊土地要建大阪道場,師兄表現得很歡喜,並馬上安排園藝整理庭園,二月分我向師兄報告大阪 道場進行狀況,他很歡喜地要我積極去做,也很高興接受我的邀請,要到大阪靜養,沒想到這是我最後一次和他談話。
這一次有緣為平和尚編行狀,字裡行間更感受到平和尚的美德,其一生的風範,可以做為我們的楷模,祈願師兄能乘願再來,作為我們修持佛法的典範。」
慈嘉︰「每次在平和尚靈前,我總不忘跟平和尚說︰『師兄,您跟師父開山幾十年,佛光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沙都是和師父一起創建的,祈求乘願再來,佛光山的佛法大業,永遠要繼續下去,並發揚光大﹗』
師兄法號心平字慈均,他的言行真的就像他的名字,在他帶領下,全山大眾都很平和在做事。從平和尚照顧師弟、沙彌中,我也學會了關心,除師父教導外,多少也 受平和尚影響,師父賜給我們的法號,每一個字都是一種教誨,我們要好好去做事做人,才不辜負師父賜給我們的好名字。」
依恆︰「進佛光山受師父的教誨很大,但在做事方面就一直跟隨平和尚。記得剛來山上,不會做事,典座時馬達壞了,正不知要如何時,平和尚親自蹲下來修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平和尚,從那時候起,我就知道佛光山有這麼一位好師兄。
幾年前和平和尚、莊法師到紐約鹿野苑巡視時,剛好是冬天,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但他們仍興致勃勃的討論這裡可以建佛殿,那裡可以建講堂。
我擔任紐約講堂住持,平和尚一直耐煩的指導我,他親和關懷的形象,給後輩同門很好的風範,雖在病中,但仍很抱愧的直說︰『對不起師父』,聽了讓人很慚愧,佛光山弟子要自忖,對師父、對常住、對佛教能做些什麼?這是平和尚留下來的最好風儀。」
慈惠︰「這一次平和尚的法會,給我一個很安定的力量,也想到面對這樣的一件事,應以佛法來觀照,如同師父說的,身體壞了再換一個。很多人都讚歎此次佛事的 莊嚴,這是我們全山大眾合作的成果,充分表現了佛光山集體創作的團隊精神,這是我們的特色,也是師父對我們一再教誨的精神。
平和尚一生話不多,但他的話很有分量,他言語的修行值得我們去學習。平和尚或許藉由這一件事來教導我們︰佛光山是同體共生的﹗這才不辜負平和尚對大家的現身說法。」
接著慧軍、慧傳、慧龍等多人,也都說出了大家心目中對心平的思念﹗
■四月 十七日 星期一
心平於民國四十四年(一九五五)十八歲時皈依,原先參加宜蘭學生會,後來在文化服務處服務,一心想出家,但因我沒有道場,故特地取一有「土」旁的「均」字為法號––慈均,希望有因緣帶來土地建寺院給大家共修。
與心平同期的還有心和,心平對他非常尊敬也很投緣,後來心和還俗了,心平就再也不跟他往來。因心平尊重心和在佛門結的緣,心和離開了佛門,那份緣也就結束了;他曾和心定到臺北學燄口佛事,因供養豐厚,怕受誘惑而放棄,這些都可以看出心平淡泊且有原則的道風。
心平負責沙彌學園時有責任感,凡事擔當。對於沙彌的教育我希望不單只是心平的責任,而是第二代每一位弟子都應該如此,不輕後學提拔第三代。
當初心平隨我在佛光山開山,彼此一點經驗也沒有,只是憑著一股理想吃苦耐勞地做事。剛有一點頭緒,心平又被常住派往福山寺開山,後又任雷音寺住持,其威德攝服不少信徒。
心平個性忠厚老成,不太講話,有很多長處,對土工、木工、泥工、瓦工無一不精;其烹飪技術、典座之優秀沒有人能比得上;長於梵唄,有金嗓子之譽;繪畫、書法、駕駛、印刷、庭園布置、園藝,無一不精,只是個性含蓄,不善表達,少有人知道。
心平對每年佛光山平安燈的設計,更是用心,不僅帶動佛光山的光明世界,也帶動了其他院廟的布置風氣。心平的精神世界有如下特色––
1.忠誠︰對常住、對師兄、對佛教,尤其對我忠心耿耿。 2.勤勞:我開山、他推土,我會客、他燒茶,凡事都很勤勞。 3.本分:為人處事很本分,從不曾有越軌的行為或想法。 4.完美:雖然他聰明才華不是很高,但不管做任何事,一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5.愛心︰愛護信徒,不曾有信徒嫌過,對俗家弟妹、沙彌學生也很關心,以一顆愛心對待周遭的每一個人。 6.恭敬心︰不輕後學,慈悲寬容。 7.孝心:很孝順我,最關心我,在他心裡師父比他自己還重要。 8.度量︰能包容人,是全佛教中最能勝任的住持,不嫉妒人,不障礙人,是最好的主管、領導人,不會讓人傷心失意。 9.謙虛:不傲慢、不愛名位,從沒有認為自己是住持,有機會站中間或排前面時,皆讓給別人。 10.尊重︰他是最可貴的人,凡事大家一起來,其理念風格,不外是集體創作。
心平這一次示寂,住第一流的醫院,有一流的護理人員,慧軍、慧龍、慧道、慧齊半年來寸步不離。人家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我們是「久病床前有兄弟」,這道 情法愛很了不起。慈莊法師這半年來,幾乎沒有一天不去看平和尚,甚至一天兩次。我先後也去探望過八次,但回想起來還是太少了,早知他的緣分這麼短,真希望 多一點因緣給他。
平和尚是第一流人物、第一流的人緣、第一流的法會策畫、第一流的靈堂、第一流的讚頌法會、第一流的火葬荼毘,龍形鳳象都在天空中呈現出來。一般人對往生都感到很悲苦,但平和尚讓悲苦轉為法喜,讓參加的人感動、奮發向上。
這次我們沒有發訃聞,也不希望大肆鋪張,但李總統送了「慧炬長明」的輓幛,副總統送「華枝春滿」輓幛,還有許多部會首長、民意代表、地方首長、海內外信徒 護法,連梵諦岡羅馬教廷都有弔辭送達,世界自由宗教同盟也來弔祭,韓國松廣寺、通度寺,泰國法身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都自動前來參加,這都是平和尚的福 德因緣。
其遺囑有很多理念、精神,可作為佛學院的教材,如「俗家弟妹不可干涉、僧事僧決」、「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常住」、「不發訃聞、常住第一、集體創作、早 晚課誦不斷、外出要請假」、「如何做好一個出家人,關心佛光會、佛光大學」,尤讓人感動的是「你們要讀師父的書﹗」
最近深有所感,提供幾句話給大家參考––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禮貌第一」、「不急不急,謙讓第一」、「不急不急,健康第一」、「不急不急,未來第一」、「不急不急,倫理第一」,凡事都「不急,不急,佛道第一」。
佛道不是特效藥,在「不急不急」中去修行,才能成功。現在最要緊的是自我學習,因為學習第一,在學習上,要急,要急,要快一點﹗
■四月 十八日 星期二
有信徒得知我要住院動手術,特地向朋友借了一棟房子,作為我靜養的地方,地點是在山區,由室內往外看,群山包圍,故我把這棟房子取名叫「小山蘭若」。
屋主把房內原有的家具、冷氣機、桌椅、擺飾,乃至小到一個燈泡都搬走了,只留下一座白瓷觀音菩薩像放在地上、一條狗,及池塘內幾條魚。魚悠然游著,狗善解 人意,彷彿知道我將是牠日後的主人,很親熱的跟前跟後。原本想只要有房子可以住就好了,現在則多了觀音、狗和魚。如果說觀音常在空中示現度化人眾,那魚則 駐足海中,狗則屬於陸上,小山蘭若的地理,真是具足了陸、海、空所有的法界。
佛光緣美術館館長依門法師,今天下午親自帶了幾十幅畫來布置小山蘭若。
客廳中央供奉著觀音菩薩畫像,兩旁對聯寫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會客室內掛的是大陸畫家新鳳霞女士畫的桃子及其先生吳祖光題的「花開百歲、結實千年」,此意境正是退位者或上了年紀者的希望。畫旁對聯是「莫妄求圓滿,須常修福德」,此為落實人間佛教,廣修福慧的最佳寫照。
廊間一幅「天馬行空」,有六隻馬,仰首遠眺,奔馳的馬姿非常雄偉。我願像牠們一樣,任性逍遙,隨緣放曠於地球上每一個角落。
掛在餐廳的「旭日東初」,有著青年向上的意味,給人一種生命無限欣欣向榮的感覺。
廚房一幅水果畫,果實粒粒,新鮮碩大,我童年時沒有看過水果,青年時買不起水果,年長時不習慣吃水果。現在「望果」不知其味。
起居間和樓下客廳,各布置了「雲瀑幽居」、「浪花」、「荷」、「橋」,尤其一幅「港灣」,說明人生儘管在航行忙碌中,也要有一休憩的避風港。
雖然原先房內的東西都搬走了,但一樣可以重新再布置一個新的環境。
今晚我就住進了小山蘭若。
■四月 十九日 星期三
為準備下星期二(二十五日)的手術,和榮總醫師約好,於今午二時,住進榮總病房,院長彭芳谷先生、副院長姜必寧先生送來的兩盆蘭花,早已擺放在茶几上,對這份關懷真是心領。
護士小姐們馬上為我做一連串的例行檢查︰身高一七八公分、體重八十六點五公斤、血壓160/70毫米汞柱、體溫攝氏36度。並說明手術前,有一連串準備工作要做,會在這幾天陸續安排。
此次將為我主刀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張燕醫師(曾在南非開普敦接受心臟開刀訓練),下午五時,特地到病房來,並拿了一個心臟模型,為我解說心臟的構造及整個手術過程––
心臟是一個中空的肌肉器官,約一個人拳頭大小,位於胸腔兩肺之間,永不疲勞的每天二十四小時工作,將血液汲到循環系統中,供給人體所需。心臟的功能是把含 氧的血打到動脈血管,由動脈血管系統將含氧血輸送到全身組織,並收集靜脈的缺氧血運輸到肺行氧氣再交換。心臟血管系統包括有心臟、動脈、靜脈、微血管、淋 巴管等。
供給心臟所需氧氣和養分的血管稱為「冠狀動脈」,冠狀動脈血管若發生狹窄或阻塞,就會使血液不能順利通過,造成心肌缺氧、缺血,而引起胸部不適、疼痛或壓 迫感,如果控制不良,則會發生心絞痛、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臟衰竭、休克等合併症,在肺臟方面則會引起肺水腫等。
形成動脈硬化原因大都是由於緊張、疲勞、高血壓、糖尿病、工作壓力、缺乏運動、體型肥胖等因素。
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
1.內科藥物控制 2.冠狀動脈整形術 (1)氣球擴張術 (2)雷射整形術 (3)粥狀瘤切除術(血脂肪過高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 (4)氣球擴張持支架成形術 3.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我是由於心胸不適,而在去年八月間經「心導管手術」檢查,確定必須要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治療。
所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取患者本身腿上的隱靜脈或胸部的內乳動脈的一段,從主動脈接到冠狀動脈阻塞部位的下段,藉以改善心臟血流的暢通。如阻塞的道路另闢一條高速公路來使血液暢通。
手術時,先將胸骨鋸開,心臟拿出來使其靜止(另以人工心肺肌代替心臟運作),再做繞道連接手術,全部時間需要五至六個小時。
手術後,最重要的工作是「清痰」,因手術會影響生理的正常運作,肺部積痰是一種正常反應,痰清除得乾淨,身體恢復得比較快,若痰在肺中太久,會導致肺炎。 所以開刀前這幾天,要練習吹氣,以訓練肺活量,一般人平常的呼吸量約一○○○毫升到一五○○毫升,但因手術關係,屆時會減弱一半,故訓練時,吸氣要達到二 ○○○毫升至三○○○毫升,才合標準,因呼吸量的多寡事關清痰,如果達不到標準,手術則將考慮延後,安全第一﹗
手術後,依個人體質不同,有的兩週就可以出院,有的一個月才出院,平均都是二個星期左右,但因手術而鋸開的胸骨則要三個月才能完全癒合,而元氣的恢復,則要半年的時間。
復健期間最好的運動是散步,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跌倒(會導致胸口創傷),並要用藥物維持血管暢通。
短短半個小時,張燕醫師要言不繁的說明,真給我上了一課,此次的手術,我對張大夫很有信心﹗
■四月 二十日 星期四
從早上七時三十分的抽血檢驗後,就接著一項項的「功課」,有︰尿液檢查、左心室攝出分率檢查、心電圖、胸部X光、凝血時間測驗、肺功能檢查、血管功能檢查等。
中午,呼吸治療科郭正典醫師,到病房來告知早上的檢查項目,除心臟略有肥大缺氧現象,血管部分阻塞外,一切均正常。郭醫師本身的實驗室裡備有專門檢查心臟 功能的儀器,願意額外為我服務檢查,只需要二十分鐘左右即可,此非醫院安排的檢查項目,他特別解釋希望我不要誤會,他把我當成實驗品,主要是想幫助我了 解,自己心臟功能如何。
我說︰「就是實驗也不要緊,人總要自利利他,這一點發心我是很願意成就的,更何況是額外服務,很感謝郭醫師的好意。」
復健科的護理蔡孟書和游惠玲小姐,下午來教我,手術後必須要做的幾項復健動作,有––
1.呼吸訓練︰其功用主要在於清痰,方法是口含「深呼吸訓練器」(coach)如吸牛奶般的吸氣,訓練器上的指標會隨著吸氣的多寡,指數慢慢上升,一般人 吸進的空氣(指肺活量)約二○○○毫升到二五○○毫升,我依護理小姐的教法,一口氣就達四○○○毫升,讓她驚訝不已,因唯有運動健將才有如此肺活量,護理 小姐一再表示狀況很好,但仍要繼續練習。
通常每練習一次要休息五分鐘,我三分鐘內,就吸了三次,每次都達深呼吸器最高指標四○○○毫升,雖已到頂點,但我的「氣」仍未中斷,嚴格的說,可達五○○○毫升。
2.抱胸咳嗽︰手術完後第一、二天,麻醉藥效尚未完全退失,知覺比較遲鈍,等完全清醒後,就要開始清痰,以咳嗽方式將痰咳出,但要用腹部咳,不要用胸部 咳,以避免胸部傷口因咳嗽震動而疼痛或裂傷。方法是,將雙臂貼緊身體,雙手抱胸(亦可抱個枕頭)後,再用腹部的力量將痰咳出。
3.腳板運動︰雙腳在腳板上下擺動,以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整個下午,我就反復的練習這三樣動作,來巡病房的護士小姐,都說我很用功,是很合作的病人,其實這幾項「功課」做起來並不難。
我一生有一個很好習慣就是不吐痰,此次為了手術需要,竟要練習咳嗽吐痰,練習多次仍不如法。呼吸治療科王弘毅主任,特地教我正確的咳嗽方法︰先吐氣,此時肚子漸漸縮小,再吸氣,肚子因吸氣關係漸漸增大,至飽和時,再用力將痰咳出,且咳時胸部不動,腹部動。
依照王主任的教法,怎麼咳都是喉嚨咳,要不就是胸部震動,腹部都不會收縮,不過我一定會很用心於這一項練習,一定要達到醫生滿意的標準。
下午五時三十分,蔣緯國將軍遣人送來一盒水果慰問,並隨後到病房來探望,蔣將軍日前也在榮總住了好長一段日子,最近才出院,常自艾說︰像他這麼好的人,也要受病痛折磨這麼久﹗
於是有人安慰蔣將軍說︰「就是因為你人好,所以才沒有病死﹗」
因病而讓蔣將軍體悟很多,能多活一天,就是賺來的生命﹗
我也深感生命實在是一種無價之寶,對所擁有的東西,應心存感恩感激,尤其是健康的身體。
■四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五
由昨天的抽血檢驗,得知我的營養狀況良好,營養師劉麗芬小姐,希望我在手術前都能保持如此的情況,並為我解說一些有關營養方面的常識。
我患糖尿病已有十五年時間,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功能減低,引起慢性新陳代謝失調,減弱組織細胞利用醣分的能力,造成血糖過高、尿中有糖現象,同時也影響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因此必須要調整飲食,以降低血糖。
飲食原則是限量、少油、忌糖、低鹽,並要按計畫定時、定量進食,並選用蔬菜、水果,而肥胖者要減輕體重,有助於血糖控制。避免吃加糖、加醋、油炸、油煎、芶芡的食物,中年以後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
在烹調上則要注意,炒菜用植物油需限量,避免用動物油,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燉煮、滷、烤等方式,取代油炸、油煎,味宜清淡不可太鹹。
長期以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配合控制血糖,每餐飯後一小時要散步半小時,有助於血糖下降,並隨時攜帶方糖,以備低血糖時使用。
手術後,更要注意營養,才能恢復體力,因有糖尿病的關係,蛋白質、青菜、水果要均衡,食物不要太油(血糖易高),體重不要太胖,以免增加血管的負擔。因為 雖然做過血管繞道手術,但如果在飲食上、工作量乃致生活習慣沒有好好調適,也一樣會再阻塞。在半年內到一年間,以能減輕五公斤最為理想,但非一下子減輕, 而應是漸進的。
平常一天至少要喝低脂牛奶或脫脂牛奶二杯,主食類的食物(如麵、飯),不可不吃,因此為體力的來源。
若飲食不均衡,平常感覺不出來,但一旦開刀後,症狀都會出現。曾有一個例子︰一個年輕人因病手術,才發覺他的骨頭都是中空的,因為平常飲食不均衡,不足的養分,從其他部位轉移過來,日久就影響健康,故平常就要注意飲食的均衡,不要偏食。均衡飲食目的在––
1.供給身體足夠營養。 2.保持理想體重。 3.使血糖平衡,趨於正常。 4.避免或延緩併發症。
我一向不太注重自己的健康,也沒有這一方面的常識,更沒有人提醒我。早在十多年前,每天傍晚和徒眾在球場打球時,常常打到一半就想上廁所,要不就覺得好 渴,那時「華年達」汽水剛上市,一口氣就喝上半瓶一瓶,要不就是吃西瓜;打完球肚子餓,又吃糯米稀飯,如此反復幾年,直到有一天身體不適,到阮外科醫院就 診時,才發覺有糖尿病,如果那一天沒有生病,胰臟的功能又不知要損壞多少。
因每天的工作量都超過十二、三小時,徒眾怕我營養不夠,每到用餐時間,都一直鼓勵我多吃,乃至每餐中間還備有點心。有時真的吃不下,但不忍拂逆徒弟的好 意,只好來者不拒,如此沒有節制的飲食,除怪我沒能好好控制外,主要還是沒有衛教的知識;再者,如我在臺上開示,有些許咳嗽或聲啞,一下臺來,徒眾、信徒 就拿藥給我吃,中藥、西藥、祕方、自配的都有,有些還會站在旁邊親眼看我吃下去,才肯走開,每一個人都是我的醫師。不懂再加上疏忽,導致今日如此麻煩狀 況。
人什麼東西弄壞了,事情做錯了,都可以重新再來過,唯有健康一旦受損,就再也不能恢復,要不就是要花兩倍、三倍甚至多倍時間來調養,也不盡然能完全彌補回來。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對色身的照顧還是不能不在意,借假修真還是很現實的問題。
■四月 二十二日 星期六
新陳代謝科蔡世澤醫師,是我糖尿病的主治醫師,今專程到病房來了解我的病況。
兩年前我腿跌傷時,有近三個月時間不便運動,蔡醫師就建議我用打胰島素的方法控制血糖。兩年多來,每天早晚打針,實在很麻煩,而注射胰島素後,一定要按時 進餐,否則可能會出現低血糖現象。這對我而言非常不便,尤其是碰到有活動或會客時,常常不能按時用餐,於是我就問道︰「如果有人發明一種藥物,每一個月或 兩個月注射一次,不知會方便多少患者。」
蔡醫師說︰「注射胰島素都是在飯前,主要目的是在我們吃東西時控制血糖,一個月或兩個月注射一次,就無法發揮這方面功能。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也有人考慮 過,如在美國有一婦女曾寫信給科學家,因她的孫女患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扎手指頭來測量血糖,手指頭經年累月的被扎,真是千瘡百孔,而她每天都要彈鋼琴。希 望能為糖尿病患者發明一種儀器,不必打針,只要手指頭伸進去就可以讀出血糖指數。
後來,科學家真的發明出來了,但美國衛生檢驗局懷疑其可信度,因而一直沒有被採用。」
我又問道︰「古時候的人沒有糖尿病嗎?那時沒有發明胰島素,如何醫治?」
蔡醫師回答道︰「中國古代稱糖尿病為消渴症,在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就提到了消渴症。
在西方大約西元七○年時Aretaeus敘述了這種病,並為其命名,希臘語的意義是消費(To run through)。
十六世紀時Paracelsus開始對糖尿病患的小便做化學研究,但是他把尿液經煮沸後,遺留下的殘渣,誤認為是鹽。
十七世紀,英國醫師威利斯(Thomas Wielis)描述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一八六九年,Langerhans還是醫學院學生時,就描述胰臟有胰島素的組織,以後就以其名稱之。
一八八九年,Ton Meriag證明狗會因切除胰脂而生糖尿病。
清朝醫師費伯雄在其《醫賸》中,描述糖尿病患者的尿是甜的。
由此文獻可知,中國古書上有關糖尿病的記載至少有二千年,文人中像司馬相如、杜甫、韓愈、歐陽修;政治人物像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慈禧太后都是糖尿病 患。糖尿病患,不外多尿、多飲、多食,宋朝蘇東坡曾描述有人︰『忽得渴疾,日飲數斗、食倍常、而數溺』,證明古人得消渴症的認識與今無異。
詩聖杜甫,五十二歲時患了糖尿病,詩文中屢見『消渴今如此』、『消渴已三年』、『長鄉消渴再』等字句,而後肢體麻痺、頭暈目眩、視覺模糊的症狀一再困擾他,這些症狀有可能是來自糖尿病視網膜及神經病變的關係。」
我又問︰「患糖尿病的人多嗎?」
蔡醫師答道︰「臺灣大約有三十到五十萬的糖尿病患,到榮總來就醫者有六千人左右。糖尿病是種古老、普遍的重要疾病,絕不是近來突然發生或是見不得人的隱疾,只要控制好,並不算太嚴重。」
蔡世澤醫師每天除固定為患者門診外,還服務於榮總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更承衛生署委託糖尿病學會執行胰島素依存型糖尿病調查、登錄、教育工作,並為年輕的病患成立「糖尿病友俱樂部」,讓大家彼此交換治療效果、方法、經驗,是一種很好的治病方法。
蔡醫師對糖尿病如此獨鍾,乃因二十年前,其弟因糖尿病的併發症往生,這對從事糖尿病研究十幾年的蔡醫師而言,是唯一的遺憾,而這也是他推動協助年輕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動力。
在榮總新陳代謝科服務的工作人員,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枚識別徽章,圖案是一個人手持平衡桿,走在一條鋼索上。當我對這枚徽章感到好奇時,蔡世澤醫師講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畢業於師大美術系的石晉華先生,也是糖尿病患者,對自己糖尿病的控制非常嚴謹,每天自測血糖四次,並把每次測試完的針頭留下,拼排成一幅畫,住院期間也常 以周遭環境為主,繪了病床系列、看守所系列、空針系列圖畫等多種。蔡世澤醫師在江衍篁和譚慧敏夫婦的贊助下,成立了「年輕糖尿病基金會」,就請石晉華先生 設計徽章,據石先生表示,手持平衡感,走在鋼索上,代表––
「對一個糖尿病人而言,維持血糖的平衡是一輩子命定的遊戲,特別是青幼年糖尿病患者,像極了一個走鋼索的人,步行在寬度70-110㎎/dl(血糖值)的鋼索上,一邊是致命的休克,一邊是慢性而逐步接近的病變,在過程中不容稍有閃失或墜落。
取一走索者是表示,追求平衡並向前勇敢邁進,藉此形象將糖尿病的情境和期勉的方向表達出來。其實平衡而節制正是維持身體健康、心理愉悅、心靈平和的共同原則,是所有人應該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標。」
對糖尿病只要食療、運動與藥物配合,再加上恆心並不難控制,患了糖尿病以後,就無法痊癒,等於白頭髮無法變成黑頭髮。
■四月 二十三日 星期日
「生命如潮汐,漲退皆有時。 潮來復潮往,引無限生機。」
這是我的心臟主治醫師江志桓寫掛在他的辦公室裡的一首詩偈,每次我去檢查時,都會念它一遍。
江醫師對自己從醫解除病人痛苦的工作,樂在其中,在患者身上,感受到人在病中,最能體悟世間的真情與虛偽,故有感生命的往來變異是無常的,要好好珍惜有限生命,努力去做。他平常對《莊子》一書很有研究,最欣賞的就是其中的〈秋水篇〉。
江醫師在心臟科是安裝「心律調節器」的權威,領導一小組工作人員,專做心導管手術工作,成果頗受肯定。
我入院後,他前前後後替我安排檢查、會診,耐煩講說、解析。中午特別到病房來,告知這兩天的檢查報告,一切反應都很好,尤其核子掃描顯示正常。對此次要為我動手術的醫療組合,表示樂觀與信心。
對於坊間的針炙、推拿、氣功,尤其是針炙,江醫師的看法是,其作用如同打針,效果很短暫,傳統的醫療方法可以有輔助作用,而非「代替」醫療。中醫和西醫若能相輔相成,必是患者之福﹗
目前臺灣醫療的缺失是大醫院都集中在大城市,造成醫療不便及不均的現象,鑑於這個缺失,我有心想籌辦性質介於家庭與醫院的療養醫院,主要對象是針對身懷宿疾,但並不是嚴重到要住入醫院,在家調養又有諸多不便的人,療養醫院可以提供最好的療養場所。
前佛光山慈善院院長慧龍法師,有慈悲助人的性格,心平生病那段時間,大都是由他照顧,這幾天因我要手術,專程到榮總來照顧我,勉其將來可往療養醫院方面去 發心。協助患者療養方式有︰飲食療養、音樂療養、心理療養、修持療養、藥物療養、運動療養、物理療養、氣功療養、民俗療養等,進而擴大療養內容。讓每一個 從療養院出去的患者,都能健康的回到社會工作。江志桓醫師對此構想深表贊同,屆時療養院成立,將請江醫師為我們的顧問。
慈照(李武彥)雖辭去榮總的工作到飛利浦公司,對我的身體仍非常關心,半年前知道我要動手術,就把今年的休假全部集中在這個星期,以方便照顧我。慈照說︰榮總的環境他比較熟,需要跑腿的事,由他來做,請我給他這個機會。很感念他的這份心意。
我年輕時就患有香港腳,但並不在意,總認為香港腳是排泄全身廢氣最直接的地方,沒有想過好好去治療。可是要為我手術的張燕醫師卻很在意,除要護士每天拿藥 水給我浸泡,還要擦藥保護,天天到病房來檢查,因為要動手術,為免感染,還是不可大意,一切都要保持最佳狀況。
張燕醫師的醫術精良,許多人推崇他是「臺灣第一刀」,有為千名患者動手術的紀錄,由此微細的關注與用心,可見他的盛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四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一
總統府祕書長吳伯雄先生,今到病房來,說道︰「聽說大師住院要動手術,打電話到臺北道場去問,大家都說不知道,我只好直接問榮總,所以就來了﹗」
為免徒眾和信徒掛念,除佛光山宗務委員外,並沒有人知道我要動手術,怪不得臺北道場的徒眾不知道。實在不敢勞煩吳祕書長來訪。
吳祕書長告訴我他父親吳鴻麟老先生以佛教儀式舉行的告別奠禮十分隆重莊嚴。他說,有很多人都要了當天靈堂布置的照片,讚歎儀式的莊嚴,非常有教化作用。
他並提到趙耀東先生是基督徒,那天踏進告別會場,從簽名起到靈前拈香,深深被佛教梵音儀式給融入同化了,氣氛祥和安寧,讓人想多佇留一陣子,能把喪事辦得那麼法喜就是佛法。
明天就要動手術,護理長沈志萍小姐,專程帶我到恢復室加護病房去認識環境。承加護病房護理長明金蓮小姐和麻醉醫師陳瑞祥為我解說恢復室的情況。出家人對生 死並不顧忌,平常威儀、莊嚴、美好的形象,一旦生病,忍不住病痛或意志力不夠,就會變成一隻狗熊,實在不莊嚴。
陳瑞祥醫師說︰「不能這樣說,健康人有健康人的形象,但病人也有病人的尊嚴,病痛並不可恥,一樣很受尊重的。」
下午,護理小姐分別在我左右手打蒸餾水及盤尼西林,測試是否會對藥物過敏。十五分鐘後,反應一切正常,表示不會對藥物過敏。
呼吸治療科王弘毅醫師,今來「驗收」我用腹部咳嗽的動作是否如法?姿勢是做對了,但仍咳不出痰;復健部的物理治療師蔡孟書等人,來「檢查」我深呼吸肺活量 訓練得如何?一樣是四○○○毫升∼四五○○毫升;手術時要替我麻醉的陳國瀚醫師,為我說明手術後,將用深呼吸器維持十二到二十四小時,如果情況良好,則可 自己呼吸,但一定要用咳嗽來清痰。
張燕醫師又來檢查我的香港腳,並問身體及精神狀況,說明手術後,疼痛對人的意志力有牽制作用,強調深呼吸訓練要做好,晚上要禁食,以方便明天的麻醉,並要灌腸,以減輕腸胃的負擔。
在手術房中不能進食,蔡世澤醫師表示,對血糖控制,從手術到加護病房中,胰島素是加入葡萄糖內注射,並會依我的血糖狀況,將處方給護理人員。
江志桓醫師也是加護病房的主任,為我解說手術後,在恢復室清醒且情況穩定時,即可送到加護病房。在加護病房中,每隔兩小時,有護理人員幫忙翻身,以促進血液循環。
今天很忙碌,好像是學校的期末考,相關的每一部門,都要來確定我的「成績」,由他們的表情反應看來,應該是頗令人滿意的。
榮總副院長姜必寧醫師,也是心臟科的權威(是前兩位蔣總統的心臟主治醫師),只是現在停診,只負責教學和行政工作,很感謝他為我組合了這麼優秀的醫療小 組,每一部門都很耐煩地解說整個過程及步驟。姜副院長對我說︰「大師﹗等您出院後,對醫學常識的認識,可以成為半個醫師。」
我說︰「不敢﹗不敢﹗但願我可以成為榮總義工﹗」
「大師,您是全國民眾的義工。」
今晚九時三十分就寢,耳邊依稀有醫師及護士小姐在提醒︰充足的睡眠有利於手術恢復,適當運動有助於手術後康復,並要記得常深呼吸、咳嗽清痰、翻身及四肢運動等。
■四月 二十五日 星期二
今天一大早約六時,護理小姐就拿來兩顆藥丸給我服用,表示這是為準備今日手術而開的,藥的作用在穩定血液循環,並讓手術後比較不會疼痛。
世間上無論多久以前訂下來的日程,總是會到的;無論多苦多樂的事,也是會過去的。所以,凡事不要太認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只要有「一切總會過去」的認知,就不會去執著快樂,太苦也不會去計較。該來的總是會來,與其推託不如面對現實承擔下來。
我有一個好性格,一切都會很快放下,不掛念未來,也不會排斥當下,故一切都很愉快。
上午七時,在慈莊、慧龍等十多人的「注視」下,由護理人員送我進手術房。進手術房的心態是上沙場?赴考場?遠渡重洋?不管如何,帶著徒眾的惦念,信眾的期盼,及多人的關懷,我一定會凱旋回來﹗
七時四十分,打麻醉。
八時三十分,入第二手術室。
九時四十分,順利手術,輸血五百CC,除主刀張燕醫師外,尚有三名醫師、兩名護士在旁協助,外圍還有兩名助理護士隨時待命。
下午一時五十分,手術完成,做胸腔恢復工作。
下午三時三十分,由手術房回到恢復室。
彭芳谷院長、姜必寧副院長均來電話詢問,關心手術情形,監察院陳履安院長下午在恢復室門外,得知手術順利,表示欣慰。
慈照因昔時在榮總的因緣,護理人員開方便門讓他可以隨時進恢復室探望我,再回到病房告知慈莊、慧龍等人,上上下下來回的跑,真是辛苦他了。
深夜十二時多,張燕醫師才從恢復室離開。
■四月 二十六日 星期三
稍有意識的第一個知覺是雙手被綁在床上,很「不自由」,不過也沒力氣動,耳邊護士小姐的聲音很輕柔,小心翼翼的說道︰「大師﹗您現在在恢復室。」接下來就 記不清了。只要我稍有動作,她馬上就走到病床旁,審視我的需要,讓人感覺在此地很安全。深感「病」除需要藥物來治療外,護理人員親切的態度、溫和的音聲及 誠懇的笑容也很重要。
雖不是很清醒,但仍可以感覺到彭芳谷院長、張燕、蔡世澤、江志桓等醫師都來看過我。
下午六時四十分,由恢復室移至加護病房,神智已清醒不少,即下床坐在沙發椅上,喝了一口水(約十CC)。
由上星期三(十九日)入院,每天醫師和護士都幫我「上課」,講解手術後的狀況及現象,這對病人而言,實在是很好的心理建設,此刻剛好可以印證一下––
因有導尿管的關係,不會有尿急的感覺,從尿液排出情形,可以了解心臟功能如何。
經常翻身或改變臥姿,有利於引流的排出;多作深呼吸則有助於肺的擴張,當胸管引流越來越少時,胸腔的引流管即可除掉。
如果問我現在有什麼願望的話,就是希望能把這些管子都拿掉,那一定很舒服。
■四月 二十七日 星期四
今天拿掉在身上處理污水的三個導管,真是「輕安」﹗在休息時,陸陸續續的有不少信眾,到加護病房來看我,我很奇怪他們為何知道我住院?
會客時間,准許家屬進入加護病房探望,慈莊、慈惠、慈容等多人告知,今天各大報均刊載我住院手術的消息,大概是因心定昨天去為李總統父親李金龍老先生主持 告別式時,吳伯雄祕書長向總統報告我入院手術,在旁邊聽到訊息的記者,就此發表。我想佛光山的徒眾,也一定是看到報紙才知道。
上午時間大都在作蒸氣治療(化痰作用),肺功能深呼吸練習達二二五○毫升,和開刀前的四五○○毫升,實在差太多了。在蒸氣的治療下,雖有咳嗽,但我一樣沒有痰可吐。
下午六時多,由加護病房回到普通病房。張燕等多位醫師一再表示,由於我剛動完手術,最怕的是感染,尤其是經由空氣的感染,在短時間內,儘量不要會客,因會客不僅傷元氣,且感染的機會最高,為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的併發症,「不會客」這一條要嚴格執行。
對來訪關心的長官信眾,僅以簽名方式,請大家留下大名。
慈惠轉達《傳燈》作者符芝瑛小姐來電話,說有一位同濟會的祁琳英女士,因看了《傳燈》感動不已,以前沒事就和三、五好友打麻將消遣,因《傳燈》改變了她們的觀念,現在把打麻將的手改成做蓮花的手,決定發心做一萬朵蓮花,於僧寶節佛光山供僧法會時,要獻給我﹗
半夜,不想驚擾看護的徒眾,自己起身上廁所,環視周遭環境實在很寬大。臺北道場信徒代表江碩平議員,此次在榮總替我安排此「總統套房」式的病房,除病房外,還有侍者室、會客室、與護理站僅隔一扇門,實在是莫大的方便﹗
■四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五
深夜起,已可進食半流質的麥片粥,只是舌頭「麻木」,食不知味。
上午七時,開始皮下注射胰島素,不像前兩天是加在葡萄糖的點滴內注射,表示身體恢復狀況良好,可以正常飲食。
張燕醫師今到病房巡視時表示––
1.因手術關係,要恢復體內正常循環,必須排除八千CC以上的積水。使用利尿劑幫助排出積水,所以常想上廁所,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2.要少量多餐,補充營養,營養夠體力恢復較快。
3.心臟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配合不上意念,動作太快的話,有時會頭暈想吐,故動作要慢。
張醫師每次對我解說,我都很能接受,身體內各種現象的反應,他不僅會讓我知其然,更會讓我知其所以然,有了解前因後果的概念,自然對復健的工作就容易配 合,比起一些醫師,只會以很權威口氣說「這不可」「那不行」,但又不知「為什麼」,要好多了。以前常聽掛號求診的患者說,候診排隊有時要半個小時或四、五 十分鐘,醫生看病才花兩分鐘而已,抱怨醫生講得太少,此心聲不難體會。
雖然我人在病房內,會客室外仍有不少信徒送花來或親自到醫院來探病。遵醫師的交待,為免感染,近期內還是不會客,便囑人帶話到各別分院,感謝信眾的關心,給我半個月時間,我自然會去給大家看。
對日後保養,有幾點要注意的––
1.生活要規律,可以消除緊張心情。 2.適度運動,散步有助血液循環。 3.洗澡水冷熱適中,可以放鬆肌肉。 4.注意通便,彆氣不利於心臟。 5.小心寒冷,冷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不利心臟。 6.維持理想體重,過胖會增加心臟負擔。
■四月 二十九日 星期六
因舌頭的僵硬感一直不退,講話時自覺音聲不「柔」,趁張燕醫師到病房來幫我擦藥時,談到麻醉問題,想到古時候沒有麻醉藥,如何開刀?
張燕醫師說︰「麻醉方法有吸入、注射、噴霧、肌肉鬆弛(即一般所謂的劍毒素)等方法,所以以現在人的眼光來看,華佗確有其人。」
我又問︰「對以針炙麻醉來開刀,西醫的看法為何?」
張醫師說︰「針炙麻醉可達神志不清不痛的效果,但在時間上不能把握,有的要二、三個小時才起作用,有的要半天。而西醫的麻醉,只要數到十,就可以生效了,故針炙是中國古老醫學,百人中只有部分人適用,比較沒有科學性。」
張醫師又提到︰「開刀對身體是一種破壞,但為了建設,卻值得做,身體在手術後一個月內,會感覺和以前不一樣,所以要換個角度聽一聽身體的需要,餓就吃,累 就休息,渴就喝水,不要強忍。但有糖尿病的人,其敏感度不強,相對反應就較遲鈍,往往會感覺不出自己的需要,這一點要注意。
手術鋸開的胸骨是用鋼絲固定的,要好好保護,至少三個月內不可摔跤跌倒,最好身邊要有人照應,不要單獨行動,上下起坐,協助者的手要用扶的,不要用拉的,避免傷口扯動。
調養期間散步是最好運動,但累時不要勉強,可用輪椅相互交替使用來散步,至少每天運動三次,次數可增加,但距離不宜太遠。
養病最重要是耐煩,能越早走路越好,可促進血液循環,除此之外,主要功課還是在肺部的深呼吸訓練﹗」
經過這一次的手術,我很有心要調整自己,張燕醫師給我很大信心,姜副院長替我前後張羅招呼,給我不少方便,真是感謝他們﹗
休息時,耳邊一直聽到佛號聲,告訴自己要好好睡覺不理它,但佛號聲依然句句清清楚楚,還伴有不絕的木魚聲﹗說我在睡覺,但又聽得很清楚,說我沒有休息,躺在床上又不想動。
■四月 三十日 星期日
深呼吸訓練及咳嗽清痰,是我每天不可少的功課,但不管我怎麼用心咳,沒有痰就是沒有痰,想想我這一生有許多習慣,如––
◎一生不吐痰。 ◎習慣經年穿襪子。 ◎不知欣賞花的美麗。 ◎沒有穿拖鞋的習慣。 ◎沒有吃酸醋的習慣。 ◎一坐下來就不喜歡移動位置。 ◎走路時,不喜歡回頭。 ◎不喜歡吃米粉。 ◎不喜歡不講話的人。 ◎不喜歡徒弟養寵物。 ◎不喜歡聽悄悄話。 ◎咳嗽時,不喜歡人家拍背。 ◎喜歡少數民族。 ◎喜歡體育運動(尤其是籃球)。 ◎喜歡坦誠的人。 ◎喜歡樂觀的性格。 ◎喜歡有音聲的人。 ◎喜歡小動物。 ◎喜歡大眾,不喜歡個人。 ◎凡事喜歡集體創作。
每星期六、日,除值日者外,醫生護士大都放假。江志桓醫師的假日是到陽明山菜園種菜、拔草,今利用空閒到病房來巡視。
江醫師提醒我,手術後無胃口,但要勉強自己吃東西,半夜可少量加一、兩餐,不吃的話就沒有力量,營養要夠才能修補體內破壞的組織。講話很傷元氣,體力不足時不要勉強。走路散步可以幫助新陳代謝,一次的運動量若分三次進行,心臟比較沒有壓力。
不管做任何舉止動作,千萬不要透支體力,忍耐力強,並不代表心臟就好,故要適可而止。
今外科來電話說,有很多信徒打電話到外科部,詢問我手術後的情形,面對大家的關心,唯一的回報,就是趕快將身體養好。
文選出處: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