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名人傳記 【篇名:】 《星雲日記34 星雲法師著》02 領眾之道 1995/3/16∼1995/3/31

領眾之道(1995) -- 星雲日記34 星雲法師著

領眾之道 1995/3/16∼1995/3/31



■三月 十六日  星期四

「海外別分院住持主管巡迴講習會」今日行程分別是︰東海道場、頭份禪淨中心、新竹法寶寺、桃園講堂、板橋講堂、臺北道場、普門寺。

佛光山開山三十年來,在海內外各地紛紛成立的別分院有一百多個,居住在頭份的謝潤德居士,有一次就提醒我︰「大師﹗您到臺灣時,最先落腳的地方是在客家村,為何您的別分院卻沒有一個設在客家村?」我因為這一句話深受感動,因此幾年前分別在頭份、苗栗建禪淨中心。

高速公路尚未通車時,從臺北到高雄的縱貫路上,每次車行到頭份,頭就開始昏起來,因此常笑稱「頭份」其實就是「頭昏」。而鐵路南下分為山線和海線,就是以頭份為分叉點。頭份距獅頭山只有十六公里,早期到獅頭山,頭份是必經之處。

頭份禪淨中心的另一特色,就是在一樓處,由信徒開設一家八十坪左右袖珍的佛教超級市場,備有初一、十五上供用的素料、乾果以及佛教文物,在日常生活中服務信徒。

我理想中的「人生佛教中心」計畫要將高雄壽山寺重新規畫,除第五樓保留為佛堂外,一樓為素食中心,預計供應的菜色有臘八粥、豆漿、稀飯、翡翠飯之類,每樣 均三十元,任君吃到飽為止,一碗、三碗、五碗,價錢都一樣。二樓為自助購買,不請店員的小型佛教百貨公司,舉凡與佛教有關的日常用品,如︰香、燭、供品到 衣食用具的海青、佛具、素料、乾果、供菜、佛書經典等皆有;三樓和四樓為「求職者之家」,這是專為到城市謀職的青年朋友設置的暫時安身之所,等找到工作後 才離開,完全是義務性的服務,用關懷的心,來照顧青年朋友的需要。

不過我這個理念,多年來一直沒辦法實現,所以頭份禪淨中心兩年前落成時,就率先設立佛教超級市場,場地雖然不大,卻帶給頭份地區信眾不少方便。

新竹法寶寺以前叫「新竹無量壽圖書館」,民國四十年前後,在基隆開設自由書店的黃奎先生,因為推銷我寫的《釋迦牟尼佛傳》而與我相識,後來出家,其弟子性 廣法師(現已七十多歲),將其開創的新竹無量壽圖書館交給佛光山管理,後來因為圖書館藏書增多,設備不敷使用,幾年前重拆興建為地下兩層、地上五層的大 樓,目前已近落成階段。

回憶我在新竹青草湖任佛教講習會的教務主任時,外出都要向派出所報告請假。後來由於我在社區舉辦民眾補習班,學生的成績都很好,風評也不錯,才免掉麻煩的 請假手續。那時從佛教講習會到城隍廟演講時,走路需要兩個小時,雖然有信徒發心要用腳踏車送我,但我仍堅持走路。我認為除非工作需要,否則坐在腳踏車上很 不莊嚴。深感一個修道者,能儘量降低物質欲望,比較能夠守得住「道」。

四十多年前,新竹地區的經濟不很發達,但近年來我到澳洲、溫哥華,看到有很多信徒都是從新竹移民過去的。

三十多年前,我到嘉義參訪時,看到一個小女孩在寺院掃地,就問她︰「想不想到佛光山讀書?」想不到一句話就讓她上了佛光山,且安住到現在,那就是板橋講堂 的住持依德法師(也是臺北道場的當家)。板橋地區有很多信徒,每逢初一、十五或佛事法會,都往普門寺跑,等車、轉車、換車頗不方便,因此應信眾要求,而成 立板橋講堂。

晚七時三十分,和海外住持們於臺北道場座談。

佛光山開山以來,最感遺憾者,莫過於我們利生事業的發展,趕不上臺北土地的增值。佛光山積極的要將佛法與信徒融和,致力於佛法文藝化、大眾化、視聽化,就 是沒有想到要都市化。等想到要來臺北設立道場時,土地從一坪三萬、十二萬、二十五萬、五十萬不停上升,不管如何努力,始終趕不上土地的增值。直到前年臺北 道場落成,雖與理想中有段距離,但對佛光山而言已是盡力。因此為臺北道場設定了弘法目標︰修持與慧解並重、僧眾與信眾共有、佛教與藝文結合、傳統與現代融 和。

此次海外住持講習會有三位特別來賓,分別是休士頓佛光會會長劉向朝的夫人遲乃祥、加拿大愛民頓佛光會長李潔華,還有《傳燈》作者符芝瑛小姐。座談會上,李 潔華會長說,加拿大境內華人人口有八十萬,愛民頓省內就有八萬,去年九月我答應在愛民頓設立道場,所以在此感謝我讓她有機會回山參學,並與各位海外道場的 住持主管們同行參訪,她覺得自己很有福報,也願將這些經驗帶回愛民頓。

符芝瑛說,「會跟」這次又一連跟了三天,除跟定我,也跟了各位海外的住持主管。她說,佛光山的法師真的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如果說佛教的希望是在臺灣,那臺 灣的佛教希望則在佛光山,而佛光山最優秀的就是在座各位海外道場的住持,每一位都是承上啟下的將傳燈工作承擔下來。雖名為巡禮,但大家都很用心的在做筆 記,師兄弟間彼此都相互關懷、提攜,舉止言談中都流露道情法愛,信仰的力量發揮到最高點,和大家在一起真的很快樂很法喜,也很珍惜這幾天的相處。

■三月 十七日  星期五

今日海外住持巡禮行程是普門寺、仁愛之家、圓明寺、雷音寺、極樂寺、臺北道場。

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負責人慧群法師,今向海外住持們簡介「國際佛教促進會」的功能,並希望大家都是促進會的會員,希望在海外的每一個據點,平常就多準備 一些國際性的文宣資料,讓大家都能很容易接觸到佛教的訊息,並儲存力量為外籍人士服務,而不單只限於華僑圈內。平時更要做到下列工作––

1.儘量出席國際會議,並發表論文。
2.經常舉辦國際會議。
3.支援國際會議的主辦單位。
4.對國際上的賑災、急難救濟工作,要積極參與並主動給予援助。
5.要彙集當地宗教,尤其是佛教的訊息資料,並彼此交流溝通。
6.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統籌負責翻譯工作,直接由中文翻成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或日文等,不要輾轉翻英文再翻其他的語文,翻譯要尊重原文。不管譯成哪一種文字,要如工具書一樣,可以作為翻譯用的範本。

今天座談會的問題如下––

◎人事調職一定要歡喜奉行,人如流水要常流動才會清澄。每任期三年,應該書面向常住辭職一次,如常住需要可再續任。此制度大家一定要實踐奉行,因為我們所做的都只是成就常住的一個因緣而已,應該不把持不眷戀,佛光山是一個集體創作的團體。

◎職務升等是經過考績評定的,也是常住的一種肯定,要關心但不要執著,一定要有雅量接受考績的評定,並且歡喜信受。對服務的單位不管是好工作或是低職事,都只是一種學習,要盡心盡職。

每逢調派新工作時一定要有至少一個月的職前訓練,學習「如何當香燈?」「如何辦社教?」「如何認識功德主?」。身為主管者對屬下要愛語關心,要恩威並濟,要耐煩指導,尤其要帶新到職的職事「巡寮」(介紹給各單位認識)。

若住眾有四人,每年一定要調動一、二人,一方面提拔新秀,一方面體貼常住用人需要。對屬下福利、前途要注重,給予信心,珍惜人才才會有人才。

◎休假制度的實施,「退後是為了要跳得更遠,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因此徒眾的休假,一星期至少一天;服務一年者,可安排假期到別分院去參訪;服務二年到三年者,可回本山參學一個月。

◎國內外的別分院,要有預算制度、收支報告,對供養的紅包要有利和同均的觀念。在單銀方面,除了各等級有一定數額外,依職務不同也有不一樣的補助。對十方 供養物品要惜福惜緣,交予常住統一處理以方便向施者感謝,不可獨自處理,別分院間不可越區化緣,非法即是不淨財。

◎在佛門中有些用語,希望能統一,如︰不要用「綽號」而用「正名」,不稱「夫妻」稱「同修」,不稱「公關」稱「聯絡」,不是「經營」是「發心」,「志工」雖好,不如稱「義工」來得正統有意義。平時就要培養與信徒間的感情,求得共識、以方便推展法務。

◎出家人笨拙無所謂,重要的是要保有一顆慈悲的心及老成持重的態度,「布施」不只是叫信徒去布施,而是要求自己去布施佛法、慈悲、關懷、愛語及智慧等。

■三月 十八日  星期六

上午八時起,繼續昨天的座談––

◎世間上最難處理的事不外是「人」與「錢」。人能成事,也能壞事,就像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能將人事處理好,事業就已成功一半。

人事和金錢都不是自己單一的看法或了解可以處理的,一般都以「公平」為圓滿,但在佛門還要注意到觀機,人事調動原則上除儘量滿足大家的意願外,有時也要顧 念到常住的需要。在考核方面,佛光山很重視信徒的反應看法,也會保護徒眾,因為徒眾皆是主管的眼耳鼻舌身,自然要公平照顧。但自私、無常住觀念、不合群、 不識大體,發信徒脾氣者,評鑑時有一定的影響。

「勤儉持家」、「量入為出」、「開源節流」是佛光山對金錢的態度,中國人喜歡以家族式各自為政的方式來處理金錢,常常會分散力量;日本人則喜歡集合大眾力 量來運用,所以會社的集團很多。對信施淨財要戒慎小心,財物必須集中才會有力量。不同幣值匯至不同國家,因有匯率問題或各國法律不同,多少都會有所損失, 如何統一海外道場財政問題?請淨土文教基金會以專案處理。

◎工作移交時,必須要有「交接手冊」,除清冊表格外,對本身工作內容、進度、目標、原則都要詳細紀錄,海外活動要寄回本山廣為宣傳,這也是一種資訊的交流。

◎傳燈會對徒眾要負起評鑑的責任,評鑑可分––

1.自我評鑑︰人性的怯弱在於不敢面對自己的缺點,所以自我檢討,比考核更重要。
2.主管評鑑︰包含主管考核、同事間彼此考核、屬下對主管考核等。

徒眾如果有過失(不管是主管還是屬下),傳燈會有必要告知當事者,一棵果樹不可能全是好果實,總會有一、二顆是爛的,對爛的果子要包容,不要任其腐爛;人總有無明無知的時候,應建立僧伽法庭制度,給予懺悔機會。

◎做事不難,難在領眾,住持要領眾梵修,當家要負責對外聯絡。對人眾不要挑剔,每一個人都有長短缺失,要能不輕後學、幫助後學、成就後學。每到新的工作環 境,與人事不對立,有好處不爭利,有利益不獨占,有意見不偏激,世間上的利益是大眾分享的,有大眾才有個人。真正的領導精神有時候不管就是管。「愛語鼓 勵」是用人的基本方法。

◎佛光山是以文教起家,點滴的功德善款,油香收入,皆全部支援文教事業。為讓文教事業能長遠維持,擬籌畫以下工作––

1.國際苦難救濟會 2.國際養老互助會
3.國際佛教療養院 4.園遊會
5.慢跑運動    6.老歌義唱
7.體育競賽    8.護法委員會
9.書畫義買

◎今年十月中旬,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員大會將在澳洲南天寺舉行,海外別分院各道場皆共襄盛舉,贊助即將完工的南天寺,贊助者有︰香港講堂、德國柏林講 堂、法國巴黎道場、美國達拉斯講堂、西來寺、西方寺、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極樂寺、普門寺、臺北道場、紐西蘭南島講堂、板橋講堂、澳洲墨爾本講堂、中天 寺、馬來西亞、日本東京別院、烏拉圭講堂等。

■三月 十九日  星期日

上午,利用工作會報時間,和臺北道場的徒眾進行「師徒座談」––

◎過去的祖師大德都很用心於將佛法社會化、大眾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佛陀成道日,就將臘八粥挨家挨戶的送到信徒家中,藉此將佛成道的訊息告知每一個人,讓大家懷念。

提到「臘八粥」,我有心將臘八粥推廣於佛光山的別分院道場,所以在臺北道場親自下廚示範了幾次,仍沒有做出水準來。煮臘八粥要用蓬萊米,不可用在來米,要用新米,否則沒有黏性。若要用在來米的話,則要加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糯米。

臘八粥是否煮得很成功,在於吃起來沒有一樣「硬」的東西,也就是說不用咬。主角是米,配角是菜,比例要分配好,煮起來的臘八粥是稀稀爛爛的,而不是糊成一團。

◎「講清楚、說明白」是人與人間相處的妙方。有信徒到道場來禮佛,知客法師帶他們到客堂休息,轉身就不見了,信徒很不以為然,覺得知客法師是在敷衍自己, 枯坐數十分,正準備離去時,才看見知客法師匆匆忙忙地端茶進來,原來是在後面忙著泡茶,就因為少了一句︰「您們坐一下,我去泡茶﹗」而讓信徒誤會,可見 「開口」招呼是何等重要﹗

◎孝順是中國傳統的美德,「孝」是應該的,「順」則不容易。多少為人子女者,為了「順」父母心意,嫁了或娶了另一個不喜歡的人;為了「順」父母而不敢到他 鄉發展抱負,屈就在一角,不知埋沒多少青年壯志。孝順是應該的,但如何順法?則有待溝通。佛門中的孝分有三等︰下等的孝是甘脂奉養,中等的孝是光宗耀祖, 上等的孝則是接引父母信仰正法,讓心靈有所寄託。要奉行哪一種層次的孝道,應眾生根機的不同,選擇也不一樣。

◎很多疾病,是來自不發心,沒有因果觀念,沒有信心,有些病則來自多疑、嫉妒、偏激。所以有話要說,有事要講,保持開朗的情緒和包容的心胸,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衛生。

◎國際化非口頭上說說,而是要具備語言、人才、資金、活動內容等,在硬體方面,別分院的設備和布置,依其需要而定,並沒有一定格式。從佛殿的莊嚴到齋堂的 講究,從客堂的設備到教室的運用,從會議廳的使用到圖書館的設立,乃至信眾寮房的實用美化,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大家要自我健全,才能和國際化同步。

中午,到榮總探望住院中的心平。

四十年前,我在三重開設佛教文化服務處時,缺少一個包裝發行的人,有人向我介紹一位在印刷廠工作的年輕人,名叫吳天賜,有心出家,何不先找他來幫忙。於 是,我親自打電話給他,說道︰「聽說你要出家,現在先來幫忙我包書好嗎?」對方答應,電話一放,人就來了,至今都不曾回去過,他就是心平﹗

心平對我不僅孝順,並且沒有大師兄的架勢,做事不邀功,為人謙虛,對後學很關心,不排斥後學,肯包容肯提攜,男眾弟子若能學得到他的立場、忠心、守道,那就好了。

從心平病房出來,專程繞道探望也在榮總養病的張培耕先生及永平、永均的母親李阿純女士。

下午二時,在基隆極樂寺主持皈依三寶典禮,內有從事報關行、教師、工程師、公務員等工作的信眾,共有一千五百多名發心皈依。

基隆市長林水木、國大代表陳亦文等均來觀禮。林市長表示,由於有佛光會,為基隆社區活動,帶來不少朝氣。等退休後不再任公職時,一定要到佛光會來服務。

■三月 二十日  星期一

今天是海外道場主管講習會的最後一天,晚間七時三十分,常住刻意安排一場聯誼會。我請海外道場的主管一一上臺,簡單報告當地的弘法情形,海外道場都監院院 長慈莊首先發言︰「很感謝師父,讓長年在海外道場服務的主管有機會回到本山,並且帶領諸位至各地的別分院巡迴參訪。海外道場的擴展逐年增多,人數也不斷地 增加。這些師兄弟大部分都是單槍匹馬、胼手胝足奮鬥過來的,他們為佛教、為常住、為大眾犧牲奉獻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幾天的活動下來,他們都說︰回家 的感覺真好﹗能親自聆聽師父的教誨,他們很珍惜。」

哥斯大黎加禪淨中心慧庭︰「哥斯大黎加一年只有兩季︰旱季、雨季,終年平均溫度攝氏二十三度。當地貧窮落後,因此小偷很多,宗教信仰以天主教為主,只有五十至六十戶是佛教徒,但他們求法心切,非常渴望佛法的滋養灌溉。」

巴西如來寺覺誠法師︰「巴西宛如人間淨土,如來寺成立後,整個巴西的佛教都活躍了起來,人間淨土更落實。當地記者曾報導如來寺與佛光協會是巴西聖保羅的第一個模範團體。」

柏林禪淨中心滿徹︰「第一次到德國,人生地不熟,連一個信徒也沒有,抱著一尊佛像流浪在街頭、地下鐵、百貨公司。雖然語言不通、障礙重重,但我堅信有佛法的地方就有希望,如今柏林禪淨中心就是憑著這一股信心建立起來的。」

瑞典禪淨中心永護︰「師父曾說過臺灣的高速公路是他的床鋪,當時並不能意會箇中滋味,現在我已切身感受到了,因為北歐的火車就是我休憩的場所。感謝師父讓 我有磨練的機會,真是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歐洲的文化氣息很濃,師父所提倡的文化與藝術的結合,使得歐洲人也樂於接受人間佛教的理念。這次的講習會不僅 加強我們精神上的共識,也讓國內的師兄弟了解海外弘法發展的情況。」

澳洲中天寺依來︰「我常覺得臺灣的信徒太幸福了﹗在臺灣學佛很方便,在國外要聽經聞法卻很辛苦。因為臺灣寺院林立,想找個寺院禮佛、誦經是輕而易舉之事, 但在海外想要找到一間寺院拜佛卻非常困難。佛光山的徒眾在師父慈悲、睿智的引導之下,我們日漸茁壯,懂得擔當,可見智慧的傳承比什麼都重要。」

馬尼拉佛光講堂永光︰「越挫越勇是我最大的心得。為了接引菲律賓人信仰佛教,我每天到市場和大家打招呼,說聲阿彌陀佛﹗他們看到我,就互通訊息,告訴其他 的人說︰大家快來看,這裡有師父。並詳問寺院座落何處?我就回答他們︰佛光山的講堂在某某地方。所以我們的信徒都是從菜市場找到的。」

另外還有許多人報告,如巴黎佛光寺的依照、倫敦佛光寺的依益、多倫多禪淨中心的依宏、美國西來寺的依空、西澳講堂的永全等,可以說個個都很有弘法度眾的心得,一共花了三個多小時才告一段落。

在他們的報告中,我也補充了幾點––

◎佛教在人們的心中有很大的安定力量。越是貧窮的地方,越需要佛教;越是遙遠的地方,越需要弘法;文明越進步的地方,越需要佛光照耀。

◎外國評論臺灣秩序混亂、街頭暴動、土匪綁票,沒有一處安寧的地方。但是你們住在這裡不是很安全嗎?聽到哪裡不安全,不要心生障礙,應該要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願,佛教徒對於環境的惡劣應抱持不畏不懼的精神,要勇於承擔。

◎慧庭、永嘉、覺穆都說他們常遭小偷,我要替非洲人說幾句公道話,他看到你的東西很多,他歡喜隨便拿一些回去用,他是「拿」不是「偷」。如果不相信,當你抓住他的時候,他也不難為情,他認為你富有嘛﹗分我一點有什麼關係,大家共有何必太認真呢?

◎這些海外徒眾能有今日的成果,就是憑著耐力、慈悲、親切,而贏得當地人的信任,他們身為出家人就像一個出家人。他們辛辛苦苦將佛教在各地生根,如果有人發心要到海外傳教的,應該發大願,無論在何處都要能安住身心。

■三月 二十一日  星期二

近日來,全山大眾一心投入八十四年度的功德主大會籌備工作,為了解大家在工作上進行的狀況,晚七時,集合各單位,討論各項工作程序––

1.邀請 2.報到 3.飲食 4.住宿 5.歡迎宴 6.參觀
7.接心會 8.獻燈祈福 9.頒證 10.會議 11.茶敘
12.摸彩 13.離山歡送 14.交通

「功德主」是成就佛光山各項建設的護法信徒,由於他們的贊助,使佛光山在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方面,皆有卓越的成果,帶動了佛教的發展。「功德主」是 我們所邀請的貴賓,也是千萬信徒中的代表,他們長久發心,把佛光山看得比自己的家庭重要。如果說佛光山今天有能力將佛法弘揚到全世界,這些功德主是成就我 們的偉大力量,今天我們有能力代表佛祖邀請大家回山,甚感安慰。在一天半的程序中,徒眾替我安排了六個時段,我欣然應允。

功德主會成立目的為––

1.護持本山推動人間佛教 2.贊助本山各種弘法事業
3.促進交流聯誼擴大服務 4.凝聚力量成為佛教中堅
5.廣邀有緣人士參加本會

如何能成為本山功德主?符合以下條件者,則能成為本山功德主––

1.護持本山各種弘法利生事業捐獻淨資者。
2.熱心參與本山活動,多年不退轉者。
3.發心服務多年,道心堅固者。
4.一師一道,肯定本山宗風者。
5.貢獻智慧有具體成效者。
6.協助度眾皈依為數眾多者。
7.參與講學多年且有正見者。
8.文字著作宣揚佛法有貢獻者。
9.凡具有深厚社會影響力,並熱心參與各項弘法利生工作者,或其功德已超越九品蓮花功德者,本山將授予「榮譽功德主」品位。

本山功德主,享有的福利如下––

1.功德主共分為九品,頒給證書及副證、證章各一枚,以表謝忱並證明身分。
2.佛光山及派下海內外道場食宿優待。
3.長年免費贈閱佛光山出版刊物。
4.免費參觀佛光山各項文教設施。
5.一品、二品功德主,萬壽堂龕位費用予以八折優待。
6.三品、四品功德主,萬壽堂龕位費用予以六折優待。三品以上功德主,除以上福利外,法會時代表上香。
7.五品、六品功德主,萬壽堂龕位費用予以對折優待。
8.七品以上功德主,若有需要者,可安排養老;往生後,萬壽堂龕位費用全免。

以上所列出者,是為功德主所做的有限回饋,對功德主而言,這些回饋,可謂微乎其微,只是聊表心意罷了。其實「因果」本身,時時都能照拂這些為佛教出錢出力,推動佛法弘揚的人。祈求佛菩薩慈光加被,護法龍天加持一切護持正法的有心人。

■三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三

我為佛教事業奔波勞碌,自認是分內事,在忙中忘了生病,忘了休息,忘了置身何處?

當我在各地忙完後,回到本山,常常會有些信徒臨時來法堂找我,不忍心讓他們失望,只好再撥出時間給大家,因此法堂成為我活動的據點。

今天一早,到山上各單位巡視,看看大家的工作情形。第一站先到「佛光樓」了解工程的進度,接著前往「宗史館」、「宗務堂」、「書記室」。走走談談,與「書 記二室」開會的時間已近,於是召集大家一同到麻竹園開會。國際佛教促進會與書記二室的工作性質相近,彼此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因而慧群、慧傳、滿華也 一起參加。

行政單位每一層面都有特殊的運作功能,像總統府內有六個局,每一局皆有專職的負責項目。所有的案例則由專屬的祕書處理,再上呈長官批閱,長官只要批個「可」,因為他只要「點頭」、「搖頭」就能解決事情,但這一點頭、搖頭是很要緊的。

國際會議如何組織?如何趨於完備?我建議書記二室,應該收集一些國際會議規範,尋找相關資料、書籍參考,才能從「無」到「有」,從「籌備」到「完成」。研 究國際會議有些什麼需要?假想自己是參加的一分子,那麼我的需求又是什麼?「全盤計畫」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提供大家幾點注意事項––

1.參與會議者的名單。 2.會議的主題。
3.程序如何進行?   4.時間如何安排?
5.動員的義工人數有多少?  6.小型活動可選擇設備完善的別分院舉行。

會議結束,繼續往前走,參觀「陳列館」、「不二門」、「果樂齋」,在這裡服務了二十多年的道光見到我,既驚訝又歡喜,笑容可掬一再地留我用餐。坐在「香光 亭」旁的流通處,幾位徒眾正談得起勁,忽然一位普中的學生走過來,翻閱書架上的《普門》雜誌,並招手呼喚站在遠處的同學。我知道大家不敢進來的原因,於是 從口袋拿出一千元請他們吃冰淇淋,他們你推我,我推你,最後由一位男同學代表接受,我告訴同學︰現代的青年,要大大方方,態度自然,不要遇事扭扭捏捏,畏 畏縮縮。

他們對於這一次的奇遇,感到又惶恐又訝異,也有幾分驚喜,一千塊錢在現代年輕人的眼中,不算什麼,訝異的是︰「不知道為什麼星雲大師要請我們吃冰淇淋?」 驚喜的是︰「今天居然面對面見到了學校的創辦人星雲大師,還請我們吃冰淇淋。」現成一段西來意,人生有時候不一定要因為特別的「為什麼才做什麼」。

徒孫道悟後來陪同我們到「覺華園」、「民眾圖書館」以及流通處的倉庫參觀。

回途中,遇到一群香港遊客,要求合照,我一一答應,見他們歡喜雀躍的模樣,我想「不逆人意」的性格還是能讓大家皆大歡喜的。

■三月 二十三日  星期四

媒體這幾天都在談論教育部如何輔導各公私立大學院校建立募款活動,並帶動募款風氣,其活動內容如––

1.募捐委員會委員至國內外各地校友會舉辦「勸募說明會」。
2.刊登募捐辦法,並組募款推動小組,發函各系系友廣泛勸募––
 (1)經常與校友保持聯繫。
 (2)捐款興學風氣有待加強倡導。
 (3)稅賦辦法對捐助教育獎勵不足。
 (4)賦予大學募款組織合理定位,減少募款過稅的困難。
3.募款對象︰校友、工商企業界、社會大眾、財團法人。
4.募款需要專職人員負責行政工作。
5.比照經濟部獎勵投資條例,立法對捐贈作為教育、慈善事業之捐款給予減免稅捐之優惠。

為學校募款之風氣,在國外已風行多年,希望藉助一些經驗,帶動國內大眾。深感有很多熱愛教育人士的教育理念,限於宗教法令而不得實現,但仍鍥而不捨,原因 不外是為了教育,一切心甘情願。凡人做事,只要把握為歡喜而作,則會有源源不絕的精力。金錢的回饋是有限的,但從中獲得的精神關懷,則是無盡的。

今徒眾多人到法堂來,分別與其小參––

◎由於目前政府正提倡全民健保,雲水醫院的工作則視需要可彈性調整,但對殘障者的方便照顧、無家可歸老人的安頓,以及社教福利中心的成立,都是慈悲基金會不可少的行事,佛光山從事的慈善工作,除布施慈悲、歡喜、笑容外,最主要的是有佛法﹗

◎從事護理工作分三等︰
1.打針、吃藥、看護。 2.笑容、音聲、慰問。 3.常識、鼓舞、預防。

徒眾分四等︰
1.能讚美,更能責備。 2.能讚美,適度責備。
3.能讚美,不能責備。 4.讚美責備都沒有用。

信徒分四等︰
1.一師一道,行解並重。 2.一師多道,行解隨緣。
3.多師多道,無行無解。 4.無師無道,邪知邪見。

■三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五

每一個人在自我工作上,都要盡一份力,才能在團體中發揮力量,我很喜歡和徒眾提「觸讋勸說趙太后」的故事––

秦攻打趙時,趙成王剛即位,年幼,由母親趙威后執政。於是趙國就向齊國求救,齊回答︰「必須以長安君做為人質,才能出兵。」

但趙太后不肯,大臣極力勸諫,趙太后氣憤的說︰「誰若是敢再提這件事,我一定把口水吐在他的臉上。」

左師觸讋請求面見太后,說︰「小犬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材,我已年老,心裡很疼他,希望您讓他補上衛士的缺額,保衛宮,我想在還沒有死之前,把這件事託付太后您。」

太后︰「大丈夫也會愛最小的兒子嗎?」

觸讋︰「愛得比婦人厲害。」

太后笑著說︰「婦人對小兒子愛得特別厲害。」

觸讋︰「我認為太后對女兒燕后的愛勝過長安君。」

太后︰「您錯了,我對燕后的愛,比起長安君差遠了。」

觸讋︰「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做長遠考慮,燕后出嫁時,您雖然捨不得,但總是祈求她不要回來(古代諸侯之女嫁到他國,不是被廢就是亡國才回到本國),這不是希望她有子孫後代相繼為王的長遠想法嗎?」

太后︰「是的。」

觸讋︰「往前推到三代以前,趙肅侯開始建趙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在嗎?」

太后︰「沒有,其他諸侯王孫的繼承人,也沒有聽說還在的。」

觸讋︰「這些事說明權勢,近害自己,遠害子孫,難道是國君的子孫就必然不好嗎?不是的,原因是地位尊貴而沒有功勞,俸祿優厚而沒有苦勞,所擁有的貴重寶物 又太多了。如今您讓長安君的地位很高,分封他肥沃的土地,賜給他許多貴重寶物,而不及時讓他為國立功,一旦太后您逝世,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足呢?」

太后︰「您說得不錯,那就請您作主吧﹗」於是,觸讋為長安君準備一百輛車馬,送他到齊國做人質。齊國立即出兵,秦軍就撤退了。

■三月 二十五日  星期六

應鄧雪峰先生和李自健先生之邀,上午前往臺中美術館,為其畫展開幕剪綵。

今天是國際美術節,也是臺中美術館七周年慶,在館長劉欓河先生的安排下,舉辦了一系列展覽,有––

1.臺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油畫展
2.鄧雪峰畫展
3.陳其銓、宗其香書畫聯展
4.陳春明竹雕作品載譽返國特展
5.人性與愛––李自健油畫展

佛光山和這些藝術家頗有因緣,如鄧雪峰先生捐了數幅畫給佛光大學義賣,陳其銓、宗其香的書畫早期佛光山也有收藏。今在聯展的典禮上,我致辭道︰「我因李自 健的關係,而與藝術結緣,並分別在佛光山道場設有美術館,我們計畫將佛教與藝文結合,並且深入去推動。今逢美術節又是七周年館慶,『七』在佛門是個常用的 數字,如禪七、佛七、淨七,七七四十九則表示永久的無限,祝臺灣美術館能永久無盡地發展。」

佛光山功德主會,下午起在佛光山報到,將一連兩天在如來殿舉行會議,歡迎晚宴上,我致辭歡迎大家––

俗話稱合資者為股東,「功德主會」其實就是「股東大會」。各位功德主是主人,我們是大家的職員,替各位股東老闆服務。佛法不用世俗「股東」的稱呼,因為那是一種金錢的結合;「功德主」是心意的結合,因此稱功德主會。

沒有各位功德主就沒有佛光山,沒有佛光山就沒有現在的世界佛教,所以佛光山的功德主,真的就像佛光,因為有功德主才能佛光普照。功德主也像法水一樣,沒有 法水,佛法也不能長流五大洲。佛光山的宗風有四句話「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檀那就是施主)。

佛光山有四個主人︰佛陀、大眾、常住、功德主。所有光榮都是佛陀的,成就都是十方大眾的,利益都是常住的,功德都是功德主的。平常我們皈依三寶(佛、法、 僧),而佛光山的成就除此三寶外,還有所有的功德主。可以說佛光山是四寶所成,各位功德主和佛陀、大眾、常住一樣,也是一寶。您們今天回到本山來,我代表 所有佛光山的大眾,把佛光山這個常住的功能、近況向各位報告。

一、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常有信徒表示,加入佛光山成為佛光山信眾,是因為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佛陀拈花微笑,把佛法的心要傳給大迦葉,大迦 葉為初祖,傳承給二祖阿難尊者,一直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所謂達摩東來,之後,一花五葉一直傳到六祖惠能大師。惠能以後就不用袈裟、缽做傳法的根據,但 傳法的系統還是存在,故而禪門有五家七派之分,其中以有「臨濟兒孫滿天下」之譽的臨濟宗最悠久。在大陸我是真正受過法的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有法卷與印 章為證。

十年前,我又繼續傳法給心平法師為第四十九代。今天在臺灣,寺院或僧眾有剃度師父,但並不一定會有傳法。佛光山的僧眾都是我的徒弟,但沒有經過我傳法者, 是師徒非法徒,經過我傳法者,才能傳法。各位是佛光山第二代門徒弟子,我把過去在大陸上所受的法傳到臺灣來,讓你們得到我的傳法做第二代弟子,因為我是有 資格傳法的人,所以能傳燈傳法於世界各地。

佛光山的法淵源流長,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各位都是主人,要能直下承擔。

二、佛光山是一個有制度的道場︰佛光山有出家男眾和女眾兩序僧眾,在家男眾和女眾兩序信眾,是四眾弟子共有的道場。佛光山有一千多名出家眾,在人事管理上有等級制度,升等則依學業、道業、事業等條件來考核︰

清淨士有六級,每年升一級,要六年。
學士有三級,每三年升一級,要九年。
修士有三級,每四年升一級,要十二年。
開士有三級,每五年升一級,要十五年。
開士三級再往上升就是大師。

假如說,一個人二十歲來出家,很順利的要經過五十一年,到七十一歲才能升大師﹗我今年六十八歲為何能稱大師?因為我十二歲就出家了。所以在佛光山我稱為大師,這不是說妄自稱呼,是慢慢的成長,循序漸進的,此為佛光山千年萬古之根基,制度保障了大眾。

三、佛光山是一個有教化的道場︰以前的寺院把教化的責任統統歸給釋迦牟尼佛,信徒到大殿禮佛完,就沒有人管了。佛光山的道場,不忍心把教化責任統統給佛祖 來負責,故有禪堂的設備,佛光山有七個禪堂教信徒參禪;我們也有念佛堂,只要是佛光山的道場(海內外有一百多個)每逢星期六,都同步舉行念佛共修法會,以 念佛來教化大家。

除禪堂、念佛堂外,講堂、會議廳、客堂、技藝訓練班、都市佛學院、夏令營、短期出家等,都是為了教化信徒而開辦的。各位功德主為佛光山投注下的財力、心力,我們替大家在全世界負責教化眾生,各位的心意和菩提種子,已經遍撒在全世界。

四、佛光山是一個有性格的道場︰人要令人欣賞必須要有性格,花有花的性格,水有水的性格,麥克風有麥克風的性能,有性格有性能者,表現也不會一樣。佛光山有怎麼樣的性格呢?

1.佛光山有大眾性格︰佛光山所有一切都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十方大眾,成就大眾幸福是我們的心願。像住持心平法師,人雖在醫院,但從沒有掛念過自己, 這兩天,仍然天天在問功德主會的籌備工作進行得怎麼樣,常常掛念全山大眾。我和他的關係是三分師徒七分道友,心平對我很孝順,我也是他的孝順師父,因此他 不方便的事情由我來做,我也都是依教奉行的。

2.佛光山有團隊性格︰佛光山是一個集體領導的道場。發展那麼多事業、道場,我不會很在意,但有一件事可以向各位功德主報告,佛光山開山快三十年了,很少 人吵架,因佛光山有和合的性格,在此工作的木工、瓦工,也一樣沒有爭執。如果大家看到佛光山的重要執事們彼此吵架爭鬥,可以來向我報告領獎金。

3.佛光山有歡喜性格︰在家庭中夫妻彼此要尊重,彼此歡喜,對家庭、對事業、對人際往來等都要歡喜,佛光山一直散播歡喜給所有的信徒。或許有的人不以為 然,因為在別分院,曾受過小法師們的烏鴉嘴,也一樣起煩惱。這個我承認,難免的,但小法師給你們小小的煩惱,大法師會給你大大的歡喜,不看僧面看佛面。您 們都是佛光山重要的功德主護法,等於小太子登基,還要靠開國元老大臣來護持,佛光山的小法師,還要靠各位長老功德主,慢慢提攜帶大。

4.佛光山有教育的性格︰各位功德主都知道,出一點錢去做善事,馬上就會受社會大眾的尊敬,但是出錢給佛光山做文教事業卻沒有人知道,不過仍有那麼多人願 意提供給佛光山做文教事業。沒有人知道不要緊,報紙不表揚沒有關係,因為佛祖知道、因果知道,如果說出錢就可成為功德的話,一百元、一千元,只要有錢,人 人都可以是大善人了。但是把金錢轉成佛法,以智慧、佛法來教化世間上的人,則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用錢布施給人,是人人可以接受的,但說佛法給別人聽,對 方也能接受,則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佛光山的功德主,不只是布施金錢,進而從財布施成為法布施、心意的布施供養。

如佛光大藏經––《阿含藏》及《禪藏》的發行,是由各位功德主的功德善款轉成大藏經。佛光山一千多名僧眾,也是各位功德主的淨財培養出來做傳教師的,所以 佛光山的功德主,有他獨特的個性,寧可做佛教弘法利生的文教事業,不跟別人一樣從事一時的布施,只求人天福報給人讚美,佛光山的功德主不求一時,只想永 遠。要做善事,任何人、任何機關(如獅子會、扶輪社)都可以做,弘揚佛法則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各位所以稱為「功德主」,是因為你們都是弘法利生的功德主。

我希望佛光山的功德主,都和佛光人一樣,人人都有性格,有慈悲性格、信仰性格、文教性格、歡喜性格、和諧性格、大眾性格,樂觀積極進取的性格。

■三月 二十六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繼續功德主會第二天的議程,佛光山的功德主和佛光山都有很深的因緣。如在開山之初,經濟最困難的時候,潘孝銳夫婦把存摺、印章放在佛光山,以方 便我們借貸;鼓勵我在海外建道場、辦大學的張姚宏影;將佛教在學校內落實,以佛光山精神教育學生的黃英吉校長;還有自始至終皆是「一師一道、阿鞞跋致」的 信眾陳順章、游次郎、賴義明……等多人,在會議中他們也都說出自己的心聲––

曾梁源︰「今天能站在這裡和各位結緣,感到非常榮幸,同時也要感謝我的同修黃麗明,因為她為了要讓我親近佛法,花了十幾年時間來度我。我除了個性固執外, 對佛法也不認識,所以遲遲沒有入門,因黃麗明的因緣,有幾次能親聆大師的開示,感覺佛法並沒有想像中高深難懂,而是那麼的生活化,尤其是親近佛光山之後, 發現跟外面聽的不太一樣。曾聽說佛光山很有錢,等我深入在這個團體中,才知道是佛光山的信徒、佛光山的功德主肯發心出錢,而佛光山很會用錢。

平常從大師的開示中,得到很多啟發,漸漸聞到法味,也嚐到法喜。往後,我希望盡個人力量,和大家一起來為佛光山的傳承及事業發心護持。」

周志敏︰「昨晚在臺北國父紀念館,有一個金鐘饗宴,這是電視圈兩年一次的大盛會,在大會上新聞局長共頒了兩個獎,一個是『大陸尋奇』,一個是『大陸尋奇』的主持人熊旅揚小姐。為了儘快將這個喜訊報告大師,所以昨晚我並沒有去領獎,反而上山來參加功德主會。

談到『大陸尋奇』,真正要感謝的是大師;記得在一九八九年跟隨大師到大陸弘法探親,從重慶到武漢的船上,大師對我說︰『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如此廣闊的土地上,一定有很多精華內容值得記錄下來,這也是製作電視節目最好的題材﹗』

回臺後,我就開始和大陸方面聯繫,但對方並不了解,也不知道我們是做什麼的?會不會欠他們的錢?會不會去偷取情報等等顧忌。那時,大師就以佛光山的名義, 寫了一個公函到大陸中國佛教協會,因此我們才能順利到大陸去拍攝節目。此外,在精神上大師也給了我們很多鼓勵,真不知如何回報。直到昨天,在一連得了兩項 金鐘獎時,我們全體工作人員終於可以用這項榮譽報答大師了。

如果有一天,當大家談到『大陸尋奇』這個節目時,就可以說︰『那是我們大師最笨的一個弟子製作且得獎的。』」

周志敏沒有出席金鐘獎大會,而跑到佛光山參加功德主會,可見功德主會在她心目中比領金鐘獎更重要。「大陸尋奇」這個節目,所以能深受好評,主要在於製作過 程的嚴謹,有時在沙漠中,走上幾天都沒東西吃;像最近去拍攝的金沙江,在地勢上,真是危險萬分,大陸當局要求他們工作人員,先寫好遺囑,才准進入拍攝,以 免意外發生時,負不起責任。但為了一個好鏡頭,為了做好一個節目,他們都不計一切的投入,故「大陸尋奇」得獎,真可謂實至名歸。

曹永杉︰「因功德主會議,讓所有功德主都有機會回到本山聚在一起話家常。一般社會大眾做生意都講求回報,做功德也要有個功德回報,同樣是一塊錢,放在不同 的道場,其功德回報也不會一樣。我們把功德款放在這裡,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自會善加運用,佛光山在全世界有那麼多道場及佛光會,在弘法事業上,所有的功德款 都會發揮它最大的功能。所以,忝為功德主的一員,我要說︰將功德善款放在這裡,跟隨大師是沒有錯的。所以,我也和大家一樣,站在一師一道立場,共同為弘揚 佛法來努力﹗」

曹永杉居士以前是青商會會長,剛才提到布施,用世間法來講,就是要講求價值,如稻子種在田裡,也要看這塊土地肥沃不肥沃。過去,佛光山所用的油漆,都是永 記油漆行捐獻的。別的寺廟也向他們化緣,永記張老板就說︰我們在家人賺錢也不容易,當要布施的時候,就像種田一樣,也要看這一塊田生長、收成如何?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布施連帶想到回報問題,現在佛光山有很多信徒都懂得這個道理。過去,念佛的人,是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大家做功德則希望 今生就要往生佛光山佛光淨土。我們不一定要等到來生,讓阿彌陀佛來感謝我們,佛門的傳教師應該要代替佛陀來感謝大家,不要把責任交給阿彌陀佛。所以,我們 一再努力,要讓所有信徒,將來往生佛光淨土﹗

西原佑一︰「我很高興在此做個見證,師父把最好的佛法傳給我們,我們也要把最好的佛法傳出去,師父常常講佛教要有力量,才能延續下去,世界上有那麼多宗 教,要選擇一個正確的信仰是很困難的,像目前日本發生了真理教事件,就可以知道信仰如果走偏了,不但不能夠為人類帶來幸福,反而帶來很多禍害。

我很慶幸我的師父就只有一位––星雲大師,我覺得在家裡,我們要做一個不退轉、忠實的家長,在佛門也要做一個不退轉、忠實的大師的弟子。」

陳順章︰「我們跟隨大師做文化教育工作,這是最有意義也是最沒有人要做的事,因為文教工作不像慈善工作,易作又容易被報章雜誌表揚,文教工作一投入三年、 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不會有人知道,更不要說會有人表揚,但只要我們認知夠、有耐心,把持住原則就有辦法做。或許有的人會笑我們傻,選擇這種沒有人 注重的事業來做,然而社會上如果不是這些傻傻的人,不計較別人是否給予掌聲,社會如何進步?所以我認為佛光山的信徒,佛光會的會員都非常了不起,都是功德 主﹗

在我還沒親近佛光山前,參訪過很多道場,最後還是皈依到佛光山。在此鼓勵各位功德主,向親戚朋友表示,我們護持道場,就好像在跟會,跟一個好會,一生就享 用不盡。今天我們有能力說法給人聽,是因為受過文化教育,願我們大家一起來護持佛光山,跟隨大師將文化教育的工作推廣延續。」

陳秋琴︰「自從移民到澳洲,我跟同修(劉昭明)一直覺得這輩子最大的福報,是選擇佛光山道場和大家一同學佛。自從學佛後,才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價值意義。我 們剛從印尼回來,感受到在印尼的華僑對佛法的渴望,有不少人問我如何親近佛法?我則回答︰只要認定佛光山,跟著大師的腳步走,絕對沒有錯。他們都很羡慕在 澳洲我們有中天寺可以親近,有那麼好的因緣可以學佛,因此,我也在此代表印尼的信眾向大師求法,希望能請大師前往弘法。」

林清志︰「早在民國四十四年,我就皈依、親近師父。三十年前,大師在臺北創辦智光商工時,我奉令前往,師父說︰『慈恩(我皈依法名),你到智光商工,要有像在宜蘭雷音寺一樣的精神為智光商工服務﹗』在此報告師父,那十年當中我沒有丟您的臉。

師父也常開示我們,人生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以光和熱照顧人,所以我跟著師父的腳步,走進宜蘭監獄佈教。從民國四十八年一直到現在,我的同修林秀美也都一直支持我,很歡迎大家一起加入監獄的弘法行列,不管什麼角落、什麼地方,弘揚佛法的工作,都有佛光人在做。」

林清志皈依法名是慈恩,和林秀美當初都是宜蘭念佛會學生會的學生,那時林秀美要嫁給慈恩時,曾問我好不好?我如果說個「不」,慈恩就沒有這位太太了。林清 志夫婦每個月都供養我三千元,一般人家的兒女也沒有這麼孝順。他的兒子大學畢業,同樣也加入學生會,將來孫子也要加入,此信仰的傳承必定會一代一代的傳燈 下去。

黃英吉︰「在功德主大會上,提到出錢出力,我都沒有資格站在這裡講話,但佛光山很有性格,絕非外傳所言對有錢人就好。道場當然要有錢才能興建,但也要有人 出力,如林清志的監獄弘法、陳順章護持文教事業等。我知道在座很多人經濟情況不是很好,卻也都是功德主。從昨天開始,一進山門就有樂隊花環歡迎,吃住的安 排貴如上賓,實在不好意思。這種尊重,讓我們覺得真的選對了有性格的道場、有性格的師父﹗

另《傳燈》這本書,我個人已買了一千本,只要到學校來看我的,不管是知識分子,還是滿口股票利息者,我都會送他一本。今年寒假,我發給四維高中全體教職員 一人一本(共計有二百多本)作為寒假作業,要他們看完寫心得報告。雖然大師本人並不在意,但如果把這一本書推廣,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佛光山、了解師父、了 解佛光山的道風及為全人類所作的貢獻,在此非常慎重向各位推薦《傳燈》。」

黃書瑋︰「印象中在八、九年前,西來寺還沒有落成時,大師就答應一九八八年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要在西來寺召開,果真在一九八八年西來寺如期落成,順利召開 大會,表示大師的決心非常不簡單。那一次會議中有人推舉大師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會長,但被大師婉拒,大師說︰『這個會議發源於泰國,目前泰皇非常支持,此 次會議在西來寺召開,若是選我當會長的話,人家會說我是有目的的。』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是,在漢城,同樣是召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為了爭取下一屆主辦權,臺灣有四個會出席,田夫人(葉曼女士)是世界佛教會副會長,我代表中國 佛教居士會,另兩個團體是中國佛教會和漢藏協會。當時臺灣想主辦,可是誰來承辦?大師那時在西來寺,我們就打電話去請示,大師回答︰『誰承辦誰主辦都沒有 關係,如果沒有人願意辦,佛光山來辦。』

我聽了很感動。後來那一次的會議,讓與會的各國佛教領袖,對臺灣佛教刮目相看。

我皈依親近佛教,是受內人的影響,雖然她現在人在美國,但仍在電話中,鼓勵我回山參加功德主會。她常對我說︰『錢花出去不會減少,尤其把錢布施在佛門,會 賺得更多。』錢花出去怎會增多?我實在不能相信,可是事實證明,我在生意方面、投資方面,確實是回饋越來越多。佛法真是不可思議,因此,願藉此機會與大家 共享。」

對黃居士提的事,我補充︰1.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已經有四十幾年的歷史,從來沒有到西方開過會,西來寺承辦那年,是唯一在西方國家召開的一次。2.世界佛教 徒友誼會起源於南傳佛教國家,他們認為臺灣佛教的信仰深度還不夠,不願意到臺灣召開,後來黃書瑋居士在漢城堅持爭取,終於在佛光山召開。又世界佛教徒友誼 會要推選我當會長,我沒有接受,但友誼會的那些長老,為了我而將憲章重新修改,請我當榮譽會長一事,倒是可見其誠意。

黃大進︰「我因蓋了臺南講堂那棟大樓而與大師結緣,時間很短,對大師認識也不夠,只知道大師很慈祥又很威嚴。但一次又一次的親近,對大師也日漸了解,故抱 著歡喜的心,跟隨大師學佛。兩年來也體會到不少法喜,在此和大家分享,祝福大家的事業都能鴻圖大展,事事如意。」

臺南講堂的那棟大樓是黃大進先生的大大建築公司所蓋的,黃居士最近將占地五、六百坪的第十一樓,提供出來要成立「佛光緣美術館」,以後在本山有文物展覽 館,臺北道場有佛光緣美術館,臺南講堂、屏東講堂都將成立美術館。所以佛教徒不一定出錢布施救濟,雖然它也很重要,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我們宣揚佛法,以文 化、教育,淨化身心,改善風氣。

張姚宏影︰「我親近佛光山已有二十年歷史,雖然大部分時間在香港,也到過全世界每一個地方,但沒有遇見像大師如此真誠的人,在當時我就曾說過︰『師父一定會比王永慶強』,今天果然如此,因為師父有佛法。

我母親往生時,我想替她做點功德,但不知要捐到哪裡,好友謝淑朗帶我到普門寺找大師,大師提起想在美國建道場的事,因為這個啟示,所以我捐了三十萬美金給師父,而成為建西來寺的因緣。

我曾問師父,我不會拜佛也不會念經,像這樣的人能做佛教徒嗎?師父回答我說︰『以淨財來弘法,一樣可以做佛教徒。』師父常說︰『因為有捨才會有得』,我可以為這句話作見證,希望每一位功德主,都應該要有『有捨才有得』的精神,多多支持佛光山。」

張登旺︰「我內人六歲的時候就皈依大師,緣分真的很深,但真正親近則是這一、二年的事,我在高雄仁武鄉從事生產健康油的維力清香油寶素齋。所以不管走到哪 裡,我都會想到健康。大師從事的是心靈上的健康,有了身體與心靈的健康,其事業也必定健康,就如大師很有智慧的帶領這麼大的一個佛光人團體,我們才能夠從 四面八方聚在一起。

我希望我的健康油能多賣一點,好支持佛光大學的籌建,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回饋佛光山,讓佛法能發揚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賴義明︰「剛才有很多功德主講很多動人的話,我聽了也很感動,對於做功德主我有一個感想,今天我女兒女婿都在場,因為我希望他們也跟隨我護持大師,如果他 們在我背後否決,那我功德只算是做一半而已,所以我很高興他們今天都能來。這也是我感覺最有價值的事。這輩子最大的福報是有因緣親近大師,內心要說的感動 很多,大師實在很偉大,我常常和陳順章、游次郎私下談到大師,心中都有共同的感想,大師就好像是我的父親,看到『阿爸』很高興,只是不敢叫出來。這份歡喜 願和大家分享,更提醒大家要緊跟大師,共同為佛法的弘揚而努力。」

江碩平︰「我親近佛光山時間不長,對大師和佛光山並沒有多大貢獻,但從現在起,我願意發心為大師和佛光山及所有佛教信徒服務,希望大師能指示我,如何為大家服務,讓功德主能很順利拓展事業來護持佛光山。」

江碩平和我結緣,起於臺北七號公園觀世音菩薩聖像事件。「觀音不要走」,老實說那是不可能的,因臺北市政府已經下了公文,基督教徒有幾萬人在後面推動,他 們要將信義區的七號公園,做為基督教的露天教堂,已早有安排,非我個人力量可以挽回,是江碩平居士巧妙的安排,才留下的。此次雖沒有選上議員,不知有多少 人感嘆這麼好的人,沒有出來當議員,不過他護法的心並沒有減少,在臺北道場只要與公益事業有關的事,一通電話,他就馬上服務。年底他將要競選立委,屆時希 望大家一起來支持他。

游次郎︰「今天的會議可以說是跟大師的接心時間,記得有一次大師開示︰布施有四種,一是財物布施,二是講好話布施,三是出力出錢的布施,四是心的布施。在 當下,我就把心奉獻給師父了,直到現在這顆心從未改變。我這顆心很不好侍候,有時搗蛋、有時懈怠,我得好好安撫下來,今天總算還乖乖的在這裡。我要報告大 師,這個心還安住在我這裡,且永遠的跟隨著大師。」

晚九時三十分,今年的功德主會圓滿,結束前常住特為今年十月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員大會,將於澳洲南天寺召開,要招待三十二名功德主前往觀摩,請潘孝 銳、張姚宏影、曾梁源、黃葉美、陳信智、張登旺、陳榮霖、鄭陳碧霞等功德主,代表抽籤,幸運的三十二名功德主分別是︰陳劍城、高泉聖、李明樺、蔡陳玉筍、 張黃素蘭、金越亭、王鄧勉、陳甜、陳杜淑娥、曾萬盛、陳桂枝、黃惠貞、黃月香、黃阿照、陳三從、李伯縑、謝仁興、林劉蘭、蔡朝豐、吳文文、陳菁徽、林黃蘭 英、蔡洪滿、張蘇明珠、余拯民、徐林花、胡德村、張簡麗香、吳爽、羅仕榮、林淑惠、楊瑞榮等人。

另請賴耀森、賴義明、黃英吉、陳順章、游次郎、曹永杉、陳麗麗、黃大進、沈尤成、劉招明、許卉吟、西原佑一、李文彬、陳麗華、賴春、袁銘輝等功德主,抽出 八十名幸運者,由常住招待他們到全省各別分院巡禮,分別是︰廖德笠、翁志慶、羅新發、李振輝、趙彭寶珠、林素日、連慶銘、陳雲珠、李黑、載津、黃玲珠、蔡 辰光等。我並在《傳燈》上簽名,送與劉唐妹、蔡和憲、尤丙枝等十名中獎者。

■三月 二十七日  星期一

近來很多人關心佛光大學的籌畫進度,依目前進度所知如下––

教育部︰同意營建署未通過前,先行查看詳細校務計畫資訊,並默許同意先開辦研究所。

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已於元月十七日審查委員會通過。

營建署︰已進入審查程序。

宜蘭縣政府方面––

1.同意營建署未通過前,先行審核雜項執照申請資料。

2.同意配合學校對外聯絡道路之擴建、大學正門連外交通之橋樑攔砂壩的興建,提供蓄水池用地等設施。

礁溪鄉公所︰正處理校地遭當地農民濫墾情況。

第一期山坡地開發工程費約七億二千八百四十五萬元。

為佛光大學的建築執照,在經過衛生署、環保署等各單位,不知有多少的學者與專家的協助,各項送審的案件均已通過,當消息傳來,大家莫不雀躍萬分,多少的奔 走辛苦,終於有了肯定。只是遲遲未收到執照通過的證明,經多日的查訪,得知是「卡」在行政流程的部門上,在工作人員手上耽誤了近兩個月。俗云︰「公事門中 好修行」,給予別人方便,實在可以結很多好因好緣,如此讓人等得心焦,實在不好受。

除佛光大學外,本山也即將承辦位於湖北省黃石市的弘道大學,其因緣起自湖北籍的何澤浩、曾紀春、李重輝、袁大松、詹惠宇等多人,為回饋故鄉在黃石地方買地 建弘道大學,但維持開展方面則求助於我,他們不要名不要利,只求能如期開學,我請龔鵬程校長於日前赴大陸先行了解,對展開建校事宜我很有心,希望將來能發 展成一個正式大學。

另有––

1.金門縣長願意提供一百畝土地給佛光山籌建金門大學。

2.教育部已同意位於嘉義縣大林鎮籌設南華大學,創校人黃天中教授,已成立董事會,為土地問題來洽談建校事宜。

因佛光大學的因緣,而一連有弘道大學、金門大學、南華大學可能建校的條件,如再加上西來大學,今年則成為佛光山開辦大學年。

■三月 二十八日  星期二

上午九時四十分,於臺北道場主持「佛光青年幹部聯誼會」開營典禮及上課。參加聯誼會學員有工程師、教師、金融業者、學生等,共有二百八十名,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各別分院推薦的優秀青年。

在致辭時,我對大家說︰

「參加聯誼會的各位,都沒有鬍鬚,可見大家都很年輕,佛菩薩也都沒有鬍鬚,象徵佛教也是年輕的宗教;佛像手上沒有武器,持的是蓮花、摩尼珠,是一種愛與和 平的標幟。佛陀十九歲出家,三十一歲成道,也正值盛年;因有唐玄奘的犧牲奉獻,才有唐朝的佛教盛世,所以佛教的前途要靠佛教青年。

面對大家,我有很深的感受,大家都是年輕的一群,我一生努力就是要為佛教組織青年會,二十三歲來臺,二十四歲到宜蘭,接觸的都是老人家,不是老人不好,而 是帶動不起佛教的朝氣,所以只要看到有年輕人到寺院來,就馬上搬椅子奉茶,慢慢的引導,佛教才慢慢有青年人加入,那是四十年前的佛教。

記得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曾講過︰這雖是在月球上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今天大家有緣聚在一起,雖是佛光會的一小部分人,將來希望是世界佛教青年的一大步﹗

大家參加佛光會就是本著對佛光會的信仰,包括對自我的肯定。如研究文學者,對文學有信仰的執著;研究哲學、經濟、政治,各有其對哲學、經濟、政治,信仰的 執著。信仰是一種自我的堅持(擇善固執),不輕易為甜言蜜語、金錢、名譽、感情、強權所屈服,信仰的價值比這些更高更大﹗

信仰又如一種目標,像爬山,面對有信仰的人,再艱難困苦,也一定會達到。日本人常批評中國人沒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宗教情操,因為中國宗教大都是向神明要 求,求升官發財,求事業發達,是建立在貪欲上的信仰。佛教則要求人要難忍能忍,割肉餵鷹、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等,一般大眾比較不能接受,故神道的信仰較普 遍,佛教的信仰則要看根器。

如何從神權宗教進入佛化世界很重要,神權宗教固有安慰、鼓勵作用,但危害人間更多,如看風水地理,看相看辰,以神權來控制人,使其不得自由是很可怕的;佛 門則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人有人理,物有物理,地有地理,心有心理,事有事理,情有情理,凡事皆有理,不是用羅盤看出來的。

有人說心好就好,何必要有信仰?如果沒有宗教來提升人的心靈,淨化真善美的情操,心如何會好?除了有信仰外,還要能正知正見,由信佛更進一步要學佛﹗

佛教是和平的宗教,雖也主張修行要降魔,但降魔非指跟別人戰爭,而是在跟自己的煩惱戰爭,修行就是要能降伏其心,用慈悲忍耐來莊嚴自己。」

■三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三

上午在臺北道場,舉行贈送《禪藏》給傳播媒體的贈書儀式,出席的貴賓有︰臺視總經理莊正彥、中視總經理石永貴、華視總經理張家驤、《中央日報》主任祕書李 在敬、《聯合報》系副總編輯易行、《中華日報》副總經理林仲鯤、《臺灣日報》社長萬德、《臺灣時報》副社長王造雄、《臺灣新生報》副總經理黃益慶、《臺灣 新聞報》臺北辦事處主任劉仁居、《民眾日報》臺北支社社長翁嘉宏、《自立晚報》副社長戴敏祥、《自由時報》董事長吳阿明、《大成報》總編輯鮮正臺及各大報 隨行記者計有五十多名參加,還有特別來觀禮的立法委員洪冬桂。

我在會中表示,各位在工作崗位上都很忙碌,勞駕大家來此,主要是想藉此機會和大家聚一聚。「禪」非佛教專有名詞,學禪者不求成佛,但求悟道,禪如客廳中的 畫、菜中的甘甜、花中的香味,可以增進人的品質。古云︰「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禪藏」,每個人都有自我寶藏,但需藉助禪來表達,很歡喜將佛光山出版 的這套《佛光大藏經––禪藏》跟大家結緣,希望能增加各位生活的內涵。佛門有句話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錢的布施供養有用完的時候,但法的布施則 一輩子享用不盡,願每一位接觸到《禪藏》的人,都能法喜充滿。

華視張家驤總經理說︰「傳播界非常高興接受《禪藏》的贈書,大師對社會文教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會珍惜這部《禪藏》,共同為社會的安寧,來宣導好人善事。」

臺視莊正彥總經理表示︰「能夠擁有這一套《禪藏》,意義非常重大,有時想接觸禪的書籍,還不知要如何入門?現在隨手就能翻閱,真是方便不少,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

中視石永貴總經理︰「大師將十多年的心血,與我們分享,但願對新聞界的工作者會有所啟發,我不僅夜半展讀,還要天天展讀,真感謝大師的盛情。」

在旁觀禮的洪冬桂立委也表示︰「《禪藏》的贈書儀式別具深意,用教育來啟發人心,如果立法委員們也能接觸《禪藏》,一定可以心平氣和的為民服務。」

我很希望在座各位在閱讀《禪藏》時,也能寫下心得,在社會上廣為宣導,才不負今天贈書的用心。

上午十時起,為臺視「星雲說喻」節目錄影,先後錄製五十集,今天的內容重點有––

◎佛教有傳燈,各種事業也要有傳承,有傳承的事業必定能發揚光大。

◎世間上真正寶貴的東西(佛性、真如)是搶不去的。

◎一個人要有憂患意識才能事事顧全,有生死觀念才不致於為生死所縛。

◎人除了念佛要一心稱名(念)外,對朋友、對事業、講話、修持皆要一心。

◎人的情感易為環境改變,能全始全終者幾希?

◎對事情的價值要「重新估定」,要權衡,不可憑意氣。

◎空花水月皆是不實在的東西,不當、非法的事情不要強求。

◎因果間必須還要有一個「緣」,人要留餘地、道德、方便、恭敬、慈悲、好話,給後代子孫。

◎世間是無常的,在無常中要找出自我肯定之處。

◎對心愛的東西有得失之心,就會有恐懼感,故凡事要保持平常心。

◎想要富貴,不是用想用求的,而是要播種。

■三月 三十日  星期四

旅美畫家李自健先生應華視「點燈」節目之請,上午接受錄影訪問,特邀請我一起參加,希望在節目中,讓大家知道我與他的因緣。對節目中主持人靳秀麗小姐的訪問,我回答如下––

在四、五年前,洛杉磯的吳劍雄居士,帶來幾張李自健的作品。如老人臉上掩飾不了歲月的痕跡;孕婦祥和的神情,散發著對生命的熱愛;小女孩背著幼弟送飯到田園,那情景真是似曾相識。張張都很吸引我。

其畫的特色,是有現實感,很能了解社會,又深入民間,將人性的慈悲精神發揮出來,尤其是一幅「南京大屠殺」足可作為見證,警惕世人,我稱他是人道主義的畫家。

◎為什麼李自健的作品中少有佛菩薩的像?因為我提倡的是人間佛教,所以並不一定要有經典或泥塑木雕的形像,只要在生活中將和平、慈悲、道德的精神發揚出來,就是佛菩薩;藝術家的筆下,能將真善美及慈悲祥和表達出來,就是佛教。

◎我希望李自健不要急功好利,藝術是無價的,只要有水準有內涵的作品,自然有人會來肯定它的價值。

李自健說︰「大師不僅栽培我,還非常體諒我的辛苦,每次到我的畫室參觀,都常常提醒我要休息,並鼓勵我到迪斯奈去玩,我這一輩子是永遠跟定大師的。身為弟子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畫畫好,要求自己能有更具創意更高水準的作品,以報答大師。」

◎對人才,尤其是有才華有抱負者,只要我知道,都會很珍惜的去栽培他,而隨緣成就者則更多,國內外都有,李自健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為他口中常常會提到我,所以才有人知道,他是一個知感恩的人。

下午三時,前往榮總探視心平。

晚,於普門寺和住眾進行「師徒時間」,我勉勵他們––

◎每一個人的缺點,若沒有人點破,則永遠不會進步,短處不改,長處就永遠被埋沒。

◎身為主管者,對上司要聯繫報告,才會有人授權,有上位者的指示才會有聖言量,才有根據,政策才易推展。

◎身為領導者,要不斷有看法、有意見、有規畫、有拓展,才能帶動組員的工作情緒。

記得民國三十九年在編寫《人生》雜誌時,東初法師每次看到文稿內容,總會說,現代青年就是想要這個,想要那個,要改革這個,改革那個,不曾想過佛教的前途 要如何?未來的弘法要如何?如何推展佛教事業?人在享有現成一切時,也要懂得如何回饋,不滿現實是一般人的通病。

■三月 三十一日  星期五

上午九時起,為中視「星雲說」節目錄影,部分內容有––

「當以慚恥為上服,菩提正法如珠鬘,
 護戒清涼若塗香,以用莊嚴功德體。」

––《父子合集經》

「心為諸法之根本,若先調伏事斯辦,
 但生信心莫疑惑,生死大海度恆河。」

––《龍樹說法偈》

「世間眾生如父母,我如男女行孝養,
 被他打罵不瞋嫌,勤修忍辱無怨嫉。」

––《心地觀經》

「藉緣生煩惱,藉緣亦生業,
 藉緣亦生報,無一不有緣。」

––《緣生論》

「世人所為作,各自見其行;
 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

––《興起行經》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
 現在流布大名稱,未來福報轉無量。」

––《龍樹說法偈》

「世間苦惱諸有情,皆由邪慧心諂曲,
 如猴輕躁無暫安,隨其識浪常漂流。」

––《父子合集經》

「若有起恨心,則覺隨而滅,
 已解了於空,能為第一忍。」

––《須真天子經》

「常作世間人中師,廣修供養於塔廟;
 能除一切瞋恚心,於諸惡作悉能忍。」

––《正法經》

「慈悲喜捨心,日夜常修習,
 設未出世間,其福勝梵天。」

––《勤發諸王要偈》

「恆思得慧眼,恭敬得義理,
 無貪做事成,不慳財務長。」

––《寶行王正論》





文選出處: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