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我的心 一行禪師著
互即互入
我剛才提到的禪觀內容也可以稱作無邊無際的互即互入,也就是說,所有現象的存在都是互相依賴的。這種觀想可以幫助我們從同與異、一與多的概念中擺脫出來,可以把"我"的觀念消解掉。因為自我的觀念建立在同與異的對立基礎之上。當我們觀想一粒微塵、一朵花、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思維無法從"同"、"一" 和"自利的打算"等觀念中擺脫出來。我們總是直線條地看待一和多、一和非一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這樣做是必要的,好比火車需要軌道一樣。但是,假如我們真的領悟了微塵、花朵和人類的無盡緣起性,我們就會明白,沒有差異性就沒有同一性。同和異之間是相互滲透的。同就是異,異就是同。這就是《華嚴經》中所說的互即互入的規律(也就是法界圓融)。
互即意味著"此即彼","彼即此"。互入意味著"此在彼中","彼在此中"。當我們深入地沉思互即互入的規律,我們就會明白,一與多的觀念僅僅是我們用來描述真實的一種心靈結構,好比我們用水桶裝水一樣。一旦我們逃脫了這種心靈結構的束縛,我們就像火車脫軌一樣,自由地飛出去。正如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站在星球上,這個星球一方面正繞地軸自轉,另一方面繞太陽公轉,我們的上下等方位概念就會瓦解一樣,當我們意識到事物的相互依賴性,我們就會擺脫"一和多" 的觀念。
在《華嚴經》中,"因陀羅網"這個意像是用來說明萬事萬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涉之無窮無盡的變化性。這個網是無數不同的寶珠織成的,每顆寶珠有數不清的面,每一顆寶珠可以一一映現網上其他的寶珠,其他的寶珠亦互相映現。從這一角度來講,每一寶珠都包含了其他所有的寶珠。
我們也可以舉一個幾何例子來說明。假設有一個圓,以C為圓心。這個圓周是由所有從圓心C發出的等距離的點構成的。這個圓周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圓周上所有的點存在。假如周圍上哪怕有一點消失了,那麼這個圓周也就立即消失了。這好比孩子用紙牌搭成的一間房子,拆去其中一張紙牌,其它的牌都會塌下來。每一張牌都依賴於所有其它的牌,去掉其中之一,房子就不復存在了。周圍上每一點的存在都依賴於所有其它的點。從這裡我們可以明白"一即多,多即一"的道理。周圍上的每一點都是同等重要的。紙牌房子上的每一張牌也是如此。每一個個體對整體的存在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整體中所有其它的部分也是如此。這叫做"相互依存"。
為了想像一下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那種相互交錯性(它說明了事物互即互入的特徵),我們可以畫一個球體,這個球體由球面上的所有的點和球內所有的點構成。這個球體儘管有非常非常多的點構成,但是缺少其中的每一點,它都將不復存在。現在假設我們把其中的每一點都同其它的所有的點連接起來,比如我們先把點 A同其它每一個點連接起來,然後我們又把點B同其它每一個點(包括點A)連接起來,這樣直到所有的點都連接起來了,這時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已經織成了一個非常稠密的網,它把所有的點都編結在一起。
"菩薩明瞭法界無盡緣起,在一法中見到萬法,在萬法中見到一法,在同一性中見到多樣性,在多樣性中見到同一性,在無量中見到一,在一中見到無量。諸法生滅變化,所以非真。"
早先的時候,我提到,現代物理學中的靴襻(Bootstrap)理論與我們這裡所說的相即相入觀念是非常相近的。"Bootstrap"理論放棄了物質基本元素的觀念,認為宇宙是相互依存之諸現象構成的一個網絡,其中每一現象都是由其它所有現象共同協作構成的。宇宙是事物之間相互依存而構成的一個動態"織品",它們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究竟實在的。我們稱作粒子的東西只不過是粒子自身之間的一種相互關係罷了。
或許有人問,"雖然我同意,每一現象的生存都依賴於其它所有現象的存在,但是,那個包含一切現象的全體則來自何處?"請您給他一個回答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