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浪花 - 一百二十五位知識分子的學佛歷程 索達吉堪布著
迷茫的一代 夢雲 成都電子科大 大專
「垮掉的一代」、「憤怒的青年」等等這些專有名詞,在社會學、文學思潮等領域內都有它們特定的涵義,如果單從字面上來看,用「迷茫」來形容學佛之 前的夢雲,以及她的那幫同樣在熱鬧的紅塵中,痛苦摸索人生真諦的夥伴們的精神狀態,倒是非常貼切。認識這個女孩大約有近十年了吧,最初那一陣子,她好像才 上初中。一個小姑娘,瞪著忽閃忽閃的眼睛,好奇而迷惑地看著我們這些身著袈裟的出家人,還時不時從媽媽背後探出頭來,這就是剛開始交往時她留給我的最深印 象。
看著她從初中到邁進大學的門坎;看著她有好長時間處在「迷茫」當中;看著她拚命涉獵古今中外的名著以求探尋生存的意義;看著 她與她的那幫夥伴們在痛苦中沉淪,在沉淪中掙扎;也看著她終於開始接觸佛法……這近十來年的交往,讓我幾乎成了夢雲精神歷程的目擊者。當然我最高興的是, 她總算擺脫掉迷茫、空虛、痛苦的生活狀態,並最終找到了理想的生活之路。看到她也像我們——當初她並不理解的出家人——一樣,趨入佛門、披上袈裟,我真是 從心底隨喜她的選擇,並讚歎她的功德。
俗語說:「三歲看到老。」接觸夢雲久了,對此話體會頗深。她在上初中、高中時就不太喜歡說話,也不喜歡多接觸人。儘管她上大學後曾一度頻頻與同學聚會,但在我看來,那也僅僅是空虛靈魂的一種宣洩而已。她甚至連家裡的電話也不接,覺得那純屬干擾。
不過這個不願與外界接觸的女孩,內心世界倒十分纖細、敏感。她從小就喜歡讀書,以致家裡到處都是方便面——因她害怕做飯、吃飯浪費時間。她經常把從書裡得到的體會,乃至後來產生的出家想法,滔滔不絕地講給我聽,也把她內心深處的疑惑與苦悶倒給我,並徵求我的意見。
我們都知道越是敏感的心靈,越能感受到常人感受不到的痛苦,因為他往往更關注生活表層之下的深層含義。因而對那些迷惑著又探尋著的敏感心靈,我總是給予更多的時間與關注。因為我知道要塑造一個堅強而清晰的靈魂,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就這樣,一直關注著這個常常自己思維人生真義,常常自歎迷茫、困惑的年輕人,一直等了近十年!十年磨一劍,現在也該揚眉劍出鞘了。
印 像當中,夢雲畢業於某市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專科學歷,專業是計算機軟件及其應用。她畢業後曾在某市的一家工商銀行工作了四年。家庭及她自己的工 作環境,在旁人眼中都是非常優越而值得人羨慕的。但在悠閒的物質生活背後,她內心世界的感受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我叫夢雲,四川 人。平日也沒別的什麼嗜好,就是喜歡讀書。記得海明威有部小說《迷惘的一代》,我覺得簡直就是我與同齡人的精神標籤。從初中開始,我和同夥便開始看各種雜 書,從武打到言情,從傳記到哲學,從心理分析到《聖經》,什麼東西都往肚子裡填。似乎看雜書是那時的我們窺探學校這牢獄鐵囚之外的風光的唯一一扇窗口。但 不知從何時起,這份熱情卻漸漸消逝。升入大學,坐在大而壓抑的階梯教室裡,雖然周圍坐滿了同學,但我的眼裡只看到一片充塞著各種顏色的虛空。
小 時候看過關於蘇東坡的一個故事:一天蘇東坡吃完午飯,在院子裡曬太陽,他問身邊的侍妾:「我肚裡裝的什麼?」有的說滿肚酒飯,有的說滿腹詩書。只有朝雲說 是「滿肚子的不合時宜」。東坡聽罷點頭稱是。其實我和我們這一代,都同樣感受著「不合時宜」的無奈。讀的書越多,非但不能充實自己,反而徒增痛苦與迷惑。
波 蒙曾在她的作品中寫道,女性一生所受到的教育,令她難以逃脫「內囿性」。但我覺得,大到整個人類歷史,小到每一個眾生,都逃不掉各自的「內囿性」,就像無 數的小說、歷史,描寫得再多,也始終逃不出它自己的圈子一樣。就拿《戰爭與和平》中的安德烈公爵來說吧,他廣聞博學、聰明細緻。雖曾遭受痛苦,但「幸福」 也並未徹底放棄他。可最終呢?他還是重新被關回他那個狹窄的牢籠——他自己那鬱悶憂憤的心裡而不得逃脫。即就是寫出這部傑作的俄羅斯偉大文學家托爾思泰, 儘管他一生都在尋求拯救整個人類社會的改良方案,確實堪稱一位憂鬱的思想者。但在他妻子筆下的傳記裡,他也只不過是個枯燥、毫無生氣的糟老頭而已,甚至很 多作品還要由她來代筆!
我曾仔細研讀過雨果的《悲慘世界》。很多人都會被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所打動,可我怎麼看冉·阿讓怎麼替 他悲哀。他一生東躲西藏,雖然有一顆「比天空還廣闊」的心靈,但他周圍,養女與女婿棄他而去,而那個卑賤的小人卻仍然一往如昔!還有個沙威,也落得個投水 自盡的結局。這樣一個人,能拯救整個悲慘世界嗎?而生活中的雨果,這個在他死後全法國為之舉行國葬的偉人,卻與女兒阿黛爾·雨果格格不入。女兒的感情歷 程,做父親的完全不能理解,更談不上幫助。飽受情感折磨的阿黛爾·雨果,最後在瘋人院中了此殘生。
而D·H·勞倫斯,寫出了《查 太萊夫人的情人》來探討人的情感與理智的激烈衝突,自己卻常常被妻子在肉體上痛打……這些聞名於世的人物的生活似乎比他們的作品更精彩。作品中的理想的人 道主義色彩、悲天憫人的寬廣情懷、救治社會人生的種種方案,與他們一團亂麻的個人生活竟是那樣的格格不入?!文如其人在他們身上何從體現?
夢雲講的對這些名著作者的質疑,也引起了我的同感。在我的學生時代,在美麗的宗塔校園裡,我也曾讀過部分以上的著作。等到後來出家。卻發現它們都不究竟,誠如愛因斯坦所言:「我所擁有的知識在生活中毫無用處。」不過言歸正傳,還是讓我們接著聽夢雲的人生自述吧:
這 世間智慧就像一個沉於一個無邊的大海中,無有舟楫,甚至連根朽木都沒有的無用之人。「我們要做什麼?為什麼、為誰而做?」這個簡單又讓人痛苦的問題,我卻 怎麼也回答不出來。有一段日子,我和我的同學們經常泡在網吧、書吧、的吧中,我們甘願被各種形色所包圍、所填充。但那就像吃迷幻藥,藥性發作時,可以迷糊 又興奮地快活一陣,藥性過後又怎麼辦呢?空虛是可以令人發瘋的,若想不沉醉過去,便得像一具活屍體。「酒後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所以必須一再地 醉,最好長醉不醒。看過米蘭·昆德拉的《笑忘錄》和《玩笑》嗎?它令你窒息嗎?當我讀到《笑忘錄》中葬禮的那一段時,我竟放聲大哭。因為那一刻我極為清 醒,清醒地看到我們的生活是場多麼大的笑話;所謂的「美麗與幸福」是如何地具有欺騙性。所以我才哭!哭我的沉淪,哭我的麻醉,哭我的無路可逃!
但有時,不,應該說常常,我都在希望——夢總會有醒來的那一天吧!就這麼在痛苦中希望著,希望著。沒想到,真的沒想到,那一線曙光竟就這麼來了。
一 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當時還沒有明確地意識到,今生從此就扭轉了方向。只是坐在法王的身邊,竟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快樂和平 靜。每次上師開口說話,即使話不多,但卻讓我從心裡發出笑聲。常常他的一句話就足以讓我歡歡樂樂一整天。這種快樂與平靜交織的感情,為什麼我以前從未體會 過呢?我真的有點兒想弄明白了。
接下來,我又看到了《百業經》。這本書最令我著迷的是它敘述的世尊前生的許多事跡。我不解,同樣 一個人,為什麼當他受到他人的危害,甚至要他的妻、兒、王位乃至活生生的血肉時,他竟能欣然接受?在成就自己善業的同時,對於傷害他的人,竟也發起不可思 議的大願:寬恕造成傷害之人的所有惡行,並幫助他早證菩提!以前看過的無數小說中也有無數視死如歸的英雄,但卻從未見過如世尊這樣的勇士——他為善不是出 於任何私人的目的,而是以廣大、溫柔同時又堅強得無法表述的心,將這份歷經千辛萬苦才獲得的善果完全地、謙卑地,卻又無比高貴地奉獻給別人。當時我就想, 經文中敘述的佛陀,有著無比的莊嚴相好,一見就能令人生起無比喜悅而堅定的信心。這些即就是一種讚美之詞或文學誇張,那也毫不為過!這樣的一個人,僅憑他 的這顆心,我都甘願匍匐在他的腳下,接受他的教言。也就是從這時起,我開始理解上師的「魅力」所在了。我還感到,以前看過的所謂「萬卷書」和佛書相比,竟 有著如此巨大的差別。
沒過多久我又看到了《入菩薩行講記》。剛開頭就有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修行的最大障礙就是傲慢與脆 弱。」這說的不就是我嗎?於是,我立即就將「是否傲慢?是否脆弱?」貼在了床頭。又往下看,讀到「除往昔感受,吾今復何余。然因執著彼,屢違上師教。」 時,更是唏噓不已。沒錯,我所做的一切事,最終只會有「往昔感受」留下來,但自己卻屢屢因執著那時的感受而自我折磨、自我痛苦,一再重複過去的故事乃至創 傷。越往下讀,越覺得在我以前接觸過的所有作品中,從未見過這等的曠達、智慧與慈悲。在世間,你可曾見到過被流放的犯人還在歡樂地唱歌?而在佛教歷史上, 就有人在被押送到批鬥場的路途中,安祥地端坐於馬鞍,念著經文而死去!當年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中苦行,無衣無食,最後連赤裸的身上都長滿了綠毛,但他還能 唱出「艱苦越深樂亦深,比較無病更快樂。一切苦痛變成樂,稀奇稀奇甚樂哉。」的道歌。這些正是無數佛教徒所真實實踐過,並正在且還將繼續實踐的路。
也 正是看到了佛學對整個世界、整個人類的洞悉,感受到佛陀及佛的追隨者們不可思議的善良、勇敢、無畏的品格,使我終於能拋開過去多疑、痛苦的心,而皈依了佛 門。唯有佛,而非世間的任何財產、地位等等,可作我們真正的依怙。無論何時何地,甚至我們一瞬間的心念,佛陀都會給我們作最詳細的明確指導,引領我們那狂 躁不安的心逐漸踏上調柔之道,直至安住安樂之境。關於這一點,我可以用我的生命作擔保!
我曾經照顧過一位生病的上師,當時她全身 上下到處都腫著,腳上輕輕一按就是一個很深很深的窩。但當她站立行走時,她的那份儀態簡直令我震驚!不帶一絲病態,也沒有故作堅強,平和而坦然地用我無法 描述的步態向問候她的人們走來。步步寂然無聲,卻又步步踏在我的心上。她隨意而放下萬緣的神態給了周圍的人們以無比的安慰與力量。當時我唯一的願望就是放 棄一切,只想擁有與上師一樣的偉大!這不是「自我」的偉大,而是「我」痛不再痛,「我」樂不再樂,只願眾生皆樂皆堅強!
明白了這 些道理後,沒有過多猶豫我就出家了。我真正學佛的時間並不長,因而我也講不出太多高深的理論。只是我開始慢慢明白,也希望還在「迷茫」的一代也都能明白, 在世間如波濤般洶湧的苦痛之海裡,要想不沉溺於其中,只有追隨佛陀的足跡,去找尋心中那片樂土,才能達到永久的大樂之境。
很高興 從迷茫的人群中站出了夢雲,很希望更多的迷茫者們都能趕快清醒。每當我站在熙熙攘攘的都市街頭,看著身邊南來北往的人流匆匆而過時,心中就不由自主地冒出 一個強烈的願望:人們要是都能像夢雲那樣擺脫紅塵羈絆,用心尋找生命的本真意義,那這個世界該減少多少無謂的爭執與煩惱啊!即就是做不到這一點,我也由衷 希望人們至少都能做一個賢良正直的公民。
一位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曾說過:「我以前希望所有的人都來學佛,其實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狹隘觀念。現在我並不希望人們都皈依佛教,只要他們是一個善良的人就足夠了。」
那就讓我們都來做一個善良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