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淨空法師:菩薩無方所忍的含義(有影片)

菩薩無方所忍的含義(有影片)



第五,「云何名菩薩無方所忍。或有夜忍晝不忍,或晝忍夜不忍;或彼方忍,此方不忍。或此方忍,彼方不忍。或知識邊忍,不知識邊不忍。菩薩不爾。一切時,一切方,常生忍心,是名無方所忍」。這個無方所忍講修忍辱功夫,忍要一切時、一切處保持高度警覺。宗門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念頭,這些統統講的念頭,無論是善念、惡念,念頭起來了,念頭是輪迴心,在製造六道輪迴,不能隨它。修行人要隨覺心,念頭是迷而不覺,佛是要覺而不迷,要覺悟,就怕覺遲。這個是修行功夫裡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講樞紐,最重要的環節。

在所有法門裡頭,念佛第一殊勝,為什麼?一句阿彌陀佛是覺,阿彌陀佛不是迷。念頭才起,不要緊,這習氣,無始無明習氣,阿賴耶的種子,業習種子,它遇到緣自然會起現行。這個現行起來之後,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把它取而代之,絕不能叫念頭增長。貪心起來了,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又是貪心,第三個念頭還是貪心,那貪心愈來愈重,就真的要做貪煩惱現前了。第一個念頭貪心,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貪心打掉了,把貪心取而代之了。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這種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統統是阿彌陀佛,那就對了。

無方所就是一切時、一切處,有高度的警覺,用一句佛號代替所有的妄念。這些是問題,這一段話是哲學上的問題,是科學上的問題,科學跟哲學,現在還不能解決這問題。這個問題,你看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提出來了,不但提出來了,也幫它解決掉了。佛菩薩是怎麼解決的?佛菩薩把這些問題放下了,就解決了。這放下真解決?真解決。為什麼?這些問題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在虛妄裡頭做活計,你錯了。怎麼就對?放下就對了,忍就是教你放下。

所以你看看,菩薩無方所忍。或有夜晚忍,白天不能忍。夜晚睡眠、睡覺了,不發脾氣了,白天不行。有白天能忍的,晚上不能忍,不能忍,作惡夢,這不能忍的現象。或彼方忍,此方不忍,這是我們居住活動的場所不一樣,那能忍、不能忍,緣不相同。彼方能忍,是別人的土地,是別人的國家,別人的場地,總要顧全一點面子,自己家裡他就不能忍了。或此方忍,彼方不忍。或知識邊忍,不知識邊不忍,這是因人不同。在一個有身分、有地位的人面前,他要收斂一些,不懂規矩的人,他有那個恭敬心,他就能忍,我見過。

早年我沒學佛的時候,剛到台灣,我在實踐學社服務,雖然地位很低,我辦公室跟蔣介石先生隔壁。雖然地位很低,跟他坐得很近,看到很多東西。最難得的是,人放逸慣了,走在這個地區,人就規矩了,腳步就慢了,也就輕了。因為我們那個時候住的是地板房子,踩一腳還有聲音。自自然然的就小心謹慎,輕手輕腳,沒人教他,環境不一樣,到那裡他就能忍。蔣先生不在那裡,他就很隨便;在那個地方,就輕聲,腳步都輕輕走。所以這環境不一樣,有身分、有地位的人在那裡,自然就收斂了。

菩薩不爾,菩薩修行不是哪裡忍,哪裡不忍、放逸,那是世間法。菩薩是一切時、一切方,時是時間,方是指空間,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常生忍心,他都那麼恭敬。這個與菩提心有關係,菩提心是誠敬心。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心。誠敬心不能說在某個地方有,在某個地方可以隨便,這個不可以的,那全是妄心。真誠恭敬是一切處,一切時一切處,無論什麼環境都保持著誠敬。換句話說,從誠敬心裡面生出來的愛心,叫慈悲,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平等的愛心,沒有厚此薄彼,這是菩薩。這是菩薩無方所忍。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八一集)2013/4/29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