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一天,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蘿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拈菠蘿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釋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廣眾之下,像這樣一言不發,只是帶在和他那不動生色的微笑,從容不迫,寧靜安詳,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實,釋迦牟尼這裡所傳示的,正是一中無言的心態——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這是不能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打破的。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欲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即所謂“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萬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只拈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而釋迦牟尼最後對迦葉所囑咐的話,也正好是對這種心態的最好證明。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裡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拈花有意風中去, 微笑無語須菩提。 念念有生滅四相, 彈指剎間幾輪回。 輪迴中, 心若一動, 便已千年。
(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我不太懂禪學,但我喜歡禪宗的意境,那對世間美好的領悟,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莫過於花,我喜歡去默默的領悟花的語言!
我喜歡曇花的剎那燦爛。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時間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全部的夢想和激情,壯烈與喝彩,頃刻間揮灑淨盡,淋漓快意。 望盡了爛漫輝煌的一刻,終有落櫻繽紛。殘紅善舞。你本來是燦爛過的,因此不怕被遺忘;你本來是熱烈過的,因此甘於安守一份不可言喻的靜默。就這樣,你把一生的光陰凝成時光長河中那一瓣恆久的心香。笑靨如你,真情如你,希望如你,生命亦如你。
我喜歡蘭花的清幽。就那麼簡簡單單的幾片葉子,就一朵或幾朵白色的小花,卻歷經千年,依然悠遠飄逸。習慣了寂寞,不以無人而不芳。淡淡的,一體青凝不染塵。一種從容的生活狀態,不是甘於平庸而是細膩地去感受生活中並不缺少的快樂。遠離了喧囂繁雜,空谷晨鐘,不是自耳畔響起,而是自心田深處某個被遺忘的角落。青青一線,暗香浮動。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整個世界。
人生亦是如此,或絢爛如夏花,或如秋葉飄零,不管成敗榮辱,從容面對吧。生命如同四季,風露榮枯。知春、識秋,拈花拂雪,活出個淡雅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