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鐘聲 聖嚴法師著
撤除宗教門戶之見
在今天及未來的地球世界,因為人口越來越多,彼此間的交往頻繁、接觸密切,越來越需要彼此間的相互尊重、相互諒解、互相支援,才能共存共榮;否則,人類會自相殘殺,自取滅亡,所以,根本不容許有你長我短的門戶之見存在。 對宗教來講,兩千五百多年前住世的釋迦牟尼佛,就是一位非常有包容力的宗教家,他曾對弟子說:「你現在來信佛教,佛教是你新的信仰,但也不要忘掉過去的宗教、宗教師,他們對你們有恩,你們一樣要供養他們、尊敬他們。」這種態度就是對不同宗教的包容心。 同時,釋迦牟尼佛並不否定其他宗教對人類的貢獻,所以,佛教也採用了很多印度原有宗教的信仰觀點和生活方式。 唯一不同的觀念是:佛教講一切現象都是從因緣所生,沒有實我實法,所以稱之謂空性;超越於個人的小我,也超越於宇宙全體的大我,稱之謂無我。佛教不贊成「世界由某個大神創造、支配」的說法。但是,佛教承認:各個宗教信奉的神都有其功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對佛教來講,老子也好,孔子也好,耶穌也好,穆罕默德也好,都是菩薩的化身。因為人類出生於各種不同的地域,各有其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 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時代社會,菩薩即用不同的形象,適應那個時代、那個地區的眾生所需要的觀念和方法,來幫助他們,救濟他們,所以就出現了好多位大宗教 家。 大乘佛教本來就能夠和其他宗教互相往來,但是,西方宗教中的若干教派卻不易做到這一點,他們不接受異教信仰的事實,甚至把信異教者當作「一定會下地獄的魔鬼」。 這二、三十年,天主教有很大的進步。在一九六○年前後,經過天主教大公會議的討論,他們希望各宗各派的基督教回到羅馬宗教,並承認所有宗教都是上帝的 兒女,都應該受到上帝的承認。從此以後,他們對不同宗教的教派,如東正教、新教、東方的佛教、印度教,都能夠包容、能夠做朋友。 遺憾的是,迄今尚有一些基督教派還是排斥其他宗教,不過,有識之士的基督教徒也開始尊重其他宗教,能夠接觸其他宗教,並且和佛教徒交換意見。 站在佛教立場,我們歡迎所有宗教和我們對談,不是要談那個宗教好、那個宗教差;那個宗教對、那個宗教錯。如果能用「你相信的宗教就是最好的,我信的宗 教也是最好的,我們信的都是最好的宗教」這樣的態度,不是很好嗎?如果說「你不信我的宗教,就要你下地獄」,那麼,兩個宗教連對談的機會都沒有了。 在現代社會,宗教徒應該有包容力。我在二十年來,也結交了很多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的好朋友,我們一起談佛學、神學,我對基督教的神學也花了幾年的時間在探討、研究。 現在也有一些基督教及天主教的信徒或神職人員在接觸佛教,試著理解佛教。過去于斌主教向西方介紹中國的四書五經;現在的羅光主教本身就在輔仁大學開佛學課程。 漸漸地,宗教間的鴻溝越來越淺,但是完全沒有區隔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就變成一個宗教了。 所謂的「五教同源,萬教歸一」,等於另外創立了一個宗教,而不是容許五教的繼續存在。倡導「五教同源,萬教歸一」的人士講說:「所有的宗教只有一個源 頭、根本,但不否定原來的宗教。」可是,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都不會接受這樣的觀念,因為,每個宗教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特色,他們信仰的原點並不相 同。 神學本身就是哲學,哲學史上就有許多不同的學派,對不同的學派硬要使他們完全相同,那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要在同中求和、異中求同,不可能否定同中有異,如果否定了同中有異,那等於把原來的各宗教都否定了。
|